1977年12月注定要永载史册。
那一年,570万出身不同,从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人共同走进考场,参加中断了10年的高考。
高考,悄然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也随着岁月变迁,留下了不同的时代印记。
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高考往事,有着截然不同的高考感受。恢复高考四十周年之际,我们从3个个体的人生经历出发,追寻他们的人生道路,探寻高考给他们带来的命运转变。(常州晚报 王芳 毛翠娥)
1977年首次恢复高考
坐在考场的他,已是一双儿女的父亲
刁建平:1947年10月出生 江苏省常州中学1966届毕业,1977年参加高考,常州技师学院原校长,现任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校长
高考经历:因历史原因,高中毕业后,相隔11年高考
“1966年,我在江苏省常州中学就读时是高三(8)班,是个“和尚”班,没一名女生;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入学镇江农机学院机械工程系热处理771班,全班37人,还是“和尚”班!”
70岁的刁建平忆往昔,不无幽默地说。
相隔11年的高考,他是在金坛县中(现华罗庚中学)应考,一点儿没复习,一来是因江苏省常州中学当年打的底子强,二来他对这份“迟来的爱”将信将疑,就是去试试这政策是不是真的。那年其实12月考的,春季入学,之前有个预考,考点在白塔中学,是镇江地区卷,因为金坛当时属镇江地区。10年积聚大量考生,水平参差不齐,最后20%左右的通过能有资格进入高考,高考用的是江苏卷。第二年3月入学,所以又叫春季班,他们班有8个像他一样的老三届。30岁入学的他,当时已是一双儿女的父亲,真正是拖儿带女。好在四年大学全是国家承担的,每月有21元助学金,伙食费其实只用掉16元,还有5元钱节省下来补贴家里。
说到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刁校长说,还是在江苏省常州中学打的底子好,像英语这一门,当年他在大学一进班就被老师表扬有伦敦腔,而外省考来的大多是结巴英语,于是,他常在班内担任“朗读者”。这得感谢江苏省常州中学时他的英语师从李晓声老师,这位李老师可不简单,曾任抗战期间远征军的美军翻译呢。
刁校长至今还保留了当年的学员证(学生证),毕竟妻子儿女在家,每两周他得回家一趟照顾家里,用这学生证购半价火车票,从镇江到达丹阳,再转汽车或轮船到珥陵,然后步行4公里路,才能最后到达家中。没办法,当时的交通就是这样。
大学毕业后,他分配进入常州市技工学校,去报到时他有一肚子不舒服,原因是在江苏省常州中学读书时太了解这所学校了,不过当年的金挥老校长一席话打消了他之前的想法……他在这所学校一待就是26年,直至退休。
说到高考的影响,刁校长表示,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身份,跳出了农门。”6月7日,也是他在常州市第一中学就读的外孙参加高考,相隔了40年,老人真是感慨万千。
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从2001年到2003年
他连考3年,历经3种不同高考模式
先生:1982年出生,现就职于常州某事业单位
高考经历:从2001至2003年,从“3+小综合”到“3+大综合”,再到“3+2”高考模式
先生参加了三次高考,成绩均高出本一线(理科)四五十分。
老家泰州的他,一直是传说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1998年,他考入口岸中学——一所重点高中。高三一年,M先生状态越来越好,一模、二模成绩都在610分以上,三模考到了年级第一,620+分。
那时还是“考前填志愿”,M先生本一一志愿填了向往的“北京大学”,二志愿为扬州大学。语数外3门很顺,但走出“大综合”(物理、化学、生物)考场后,M先生感觉“必须复读了”:最后一道分值50的综合题,他花了40多分钟,还是没答出来。
成绩揭晓,总分598分,“小综合”仅240分,比模考少了40分。暑假还没结束,M先生坐进了高复班教室里。
那是江苏高考模式最动荡的三年,2002年,变成“3+大综合”,一共要考9门。曾经的理科生M先生要多学3门文科。政策变化吓退了不少复读生,但对M先生来说,这不是多大的麻烦事,为难的是高复班的高分考生仅是个别,课堂上根本“吃不饱”。“高复班只是给了我一个环境,在学习上,帮助有限。”
这一年求稳的M先生一志愿填了哈工大,挑了最好的专业。结果再次爆冷,以590+的高分落榜,因为“专业不服从”,被二志愿“华南农业大学”录取。
9月初,M先生实地考察了华南农大,决定来年再考一次。他还先去南京打工半年,春节后再去第三次高复班跟班复习。打工期间,他几乎没看书,春节过后的一模,他依旧考到了第一名。彼时,2003年的江苏高考,又切换成“3+2”模式,这只能用“考试型选手”来解释了。
第三次高考,M先生还是考出了590+的高分,在江苏省理科排名2000多名。当年9月,“高龄”的他,成了东大机械工程专业强化班一员。
回看漫长的“高考经历”,M先生笑称自己太任性,另一方面,考前填志愿、传统志愿院校优先的录取政策,也“害”了自己。
当年高考,姣宇坐在轮椅上由爸爸推进考场。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2016年高考,给了她继续追梦的机会
高位截瘫的女孩,坐着轮椅进考场
李姣宇:1998年出生,2016年参加高考,现就读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会计专业
高考经历:高位截瘫的她,高考三天,坐在轮椅上由爸爸推进考场。
前两天,李爸爸在家里念叨:又到高考季。一年前,一家人正为姣宇的大学梦而努力。
时隔一年再见,感觉姣宇明显开朗了,回应时多伴有微笑。
幼儿园小班仅读了一学期,姣宇被诊断出中枢神经受损,今生只能与轮椅相伴。然而,这并没有中断她的求学路,两年后,她又坐回了教室,直到高中。每天清晨,爸爸把她背进教室,下午放学又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妈妈中午去学校送饭,给她换纸尿裤。李爸爸说,没有理由阻挡女儿的求学梦,所以,10多年,也就坚持下来了。
高考,是姣宇大学梦开始的地方。她在三河口高中读的是文科,高三两次模考,都高出本二模拟线10多分。
回忆起当年的高考,一些温馨的细节、片段,让姣宇一家至今都觉得温暖——
三河口高中统一订的高考房,其他考生三人一间,唯独姣宇和爸爸是双人间。同学们复习结束后,主动来房间陪她聊天;姣宇的考点在二中,学校为她申请了备用考场,就在一楼。而且,李爸爸的私家车可以开进校园,避免在校门口上、下车折腾。
那年高考,姣宇栽在了她最擅长的语文上。最终,总分313分,比二本线相差12分。
本科梦夭折,以至于成绩揭晓后大半个月,姣宇一直很消沉。爸妈都安慰她说:虽然有遗憾,但一家人齐心努力过,对她,对全家,都算有交代了。
鉴于身体因素,在常州读大学,是姣宇一家比较现实的选择。常州工程学院通过媒体知道姣宇的故事,被一家人身上那股劲打动,主动联系了李爸爸。
姣宇选择了常工程的会计专业。底子不错的她,在班上是名学霸,上学期,综合成绩排名前3。两年后,她打算专升本,圆梦本科。
李爸爸说,谢谢高考,给了姣宇追梦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