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民俗文化进勤业小学课表 每班每周一节课
发布日期:2017-06-14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勤业小学五(1)班的王鹏煜、邵瑜凡是常州娃,受家庭语言环境熏陶,两人说得一口地道的常州话。在6日学校的“乡音乡情”常州市非遗文化文化专场汇报演出中,这对“黄金搭档”用小热昏演绎了常州“龙”的传说,赢得满堂彩。

  作为常州市民俗文化课程基地学校,民俗文化课作为校本课全校普及,每班每周一节课。学校老师自编教材,按年龄段设置不同的年级主题,具体为:一二年级念童谣、吟诵,三年级玩传统游戏、赏美食文化,四年级掌握习俗文化、典故传说,五年级学民间工艺,六年级听地方曲艺等。

  从课堂普及到精英化培养,勤小的民俗文化社团应运而生,“课堂侧重于研究性学习,多是史料的介绍,社团则是让孩子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常州地方文化。”课程部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手工社带着孩子做风筝、剪纸、梳篦;加入美食社团,小“吃货”们尝试做大麻糕、豆腐汤、堆花团子等“常州风味”;舞龙社团在社区大妈的指导下,表现可圈可点……此外,民间艺人、非遗传人不定期受邀进校园,带着孩子们领略非遗的魅力。

  美食社团是最“火”的社团之一。五(3)班的毋莹莹说,好玩又好吃的课,谁不爱呢?虾饼、银丝面、豆腐汤……这些常州特色小吃的制作过程,小姑娘都掌握了,回家后做的改良版豆腐汤,备受家人称赞。

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本学期,在社团的基础上,勤小成立了“民俗文化艺术团”。“民俗文化的学习不是刻板的,用艺术这样喜闻乐见的形式,更贴近孩子”,校长章玲的育人目标,是让学生在民俗文化的习得中,其艺术造诣也能潜移默化得以提升。

  本次 “乡音乡情”常州市非遗文化文化专场汇报,12个节目全部取材于民俗文化课程,180多名学生参演,在学生总数中占比近1/4。其中,《龙飞凤舞》气势磅礴,彰显了民俗的喜庆;《我们的非遗》用快板说唱的方式演绎了常州非遗的精彩;《快乐童年》中,传统游戏的出场勾起了来宾们对幼时的回忆;《晨曲》中一首首精彩的常州吟诵从孩子们口中传出,场上场下互动,齐声吟诵;《糖粥》风趣幽默的舞蹈表演,再现了老常州的街坊习俗;音诗画《运河印象》美美轮美奂,尽展古运河的风采;《名点飘香》历数常州美食,令人馋涎欲滴;《锡剧联唱》中,小演员一招一式,挥洒自如,颇见功力……

  章玲表示,下一步,将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源深入推进民俗文化课程,同时,力争给孩子们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希望我们的民俗文化艺术团走出去,像‘社区天天乐’那般形成一个品牌。”(常州晚报 徐建峰 毛翠娥)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