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家住新丰苑社区2号楼的陆兆华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幸亏社区的‘和谐促进会’帮着做工作,让我们这幢楼的漏水维修工程顺利在雨季前完工”。
提出漏水问题的不仅陆兆华一家。
新丰苑社区书记陆建国告诉记者,在大走访活动中,新丰苑社区2号楼的居民普遍反映房屋漏水问题,对此,社区制订了整幢楼整修的方案,也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审核。“但到了实施过程中,问题就来了:要从隔壁人家借道维修,有居民就不乐意了。”这些矛盾虽小,但处理不好将会造成工期延误。陆建国果断请来社区“和谐促进会”的成员帮忙一起调解。
新丰苑社区是一个撤村建居型社区,相对行政村、城市社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更为复杂多样,光靠社区工作人员实现对整个社区的管理,难度非常大。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维护社区稳定和谐,2012年,新丰苑社区在常州市率先成立“和谐促进会”。
“虽然住进了小区,但居民仍保留着农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如果一味和他们讲城市社区管理,他们很难接受。我们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陆林法是新丰苑社区和谐促进会会长,他说,和谐促进会的成员都是原行政村有影响力、有奉献精神的党员、社区志愿者和热心居民,他们成为社区工作的“威望助手”, “让他们经常到邻居家串串门子、拉拉家常,可以拉近与居民的心理距离”。陆建国说,百姓的事百姓解决,基本实现少发案、少诉讼、少上访的目标,真正做到了促进和谐。
除了点对点解决矛盾,和谐促进会更把工作做到前头,充分利用居民代表参会制度,提前收集居民的意见,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产生。对于居民反映的关于老年活动中心厕所改造、道路拓宽、监控设备提升、社区大门建设等民生工程的意见和建议,社区都会通知“和促会”骨干成员参与,倾听他们的想法。
和谐促进会还设有调解工作室。过去邻里矛盾只能由社区“一肩挑”,如今,有了和谐促进会,调解工作室积极协助调解各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使得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区不和谐因素。
目前,和谐促进会已推广到青龙街道各个撤村建居型社区,全面参与社区建设、物业管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方面。
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入“1+X”走访模式,以和谐促进会成员为主,搭配网格社工、楼道长、党员志愿者、民警、物业保安等多方力量组合,实现青龙街道各社区长期、系统的走访服务模式。在社区的支持下,和谐促进会制定了轮岗值班制度,每天有两位成员搭班进行小区走访,看看每家每户有没有需要帮助和提醒的地方。这样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和谐促进会成员在居民中人熟、信息灵的特点,并能及时收集居民不稳定因素,把各类矛盾、纠纷妥善有效地解决在萌芽阶段。(常州日报 黄洁璐 凃贤平 房宁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