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叶绿色齐整的栏杆,漆面光滑、光洁如新,看不见一点锈迹——如今在不少河道边,都能看见这样一幅景象。护栏整修,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现在却被制定了“高标准”。就拿除锈来说,原本一天做百来米不是问题,眼下却要进行彻底打磨,甚至将原本油漆比较牢固的地方一并磨掉。“原本的漆面不磨掉,新漆上去容易跟底漆起反应,导致产生隔层,漆面就很不牢固,” 常州市河道湖泊管理处副主任韩红波说,“老百姓常抱怨护栏今天修明天坏,这次就要做个彻底。”
“今天修明天坏”的护栏,有了统一标准
“将常州市管河道的护栏统一标准,是2015年年底就在谋划的事情。”韩红波说。为了达到最完美的标准,2015年12月,他在三井河东站开始了试验。
在韩红波反复试验之下,2016年初,护栏修整程序被最终确定了下来。“先要重度除锈,然后护栏喷涂除锈底漆,再是打磨至表面平整光滑,然后再刷两遍面漆。就连每层油漆的厚度,都有严格要求。”韩红波说。
目前,除了关河和龙游河,其余常州市管河道的金属护栏已经全部换上了新装。“年底前将全部完工。”
在他的带动下,河湖处首个接轨“信息化”
“回想起当时那个什么都靠打电话的年代,还是觉得如今的现代化调度运行方便得多。”韩红波说。
2014年,在韩红波带领下,常州市河湖处完成泵闸站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成为常州市第一家完成水利信息化二级平台建设的局属工程单位。
韩红波(蓝色衬衣)在“常州市防汛抗旱物资储运中心仓储设施改造工程项目”现场,讨论施工方案。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作用体现得最明显的,还是在汛期的时候。韩红波说,开机时间、闸门开关与否、电流电压情况,这些原本都是人工记录,现在全部都录入在电脑里,不仅调阅方便,而且数据准确。
“人工记录、打电话虽然繁复,可大家也都习惯了。刚开始推行信息化平台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学,”韩红波说,“我就跟他们一起学,后来发现学起来不是太难,就有了兴致。”
常州市水利系统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自2001年参与无偿献血以来,目前韩红波已累计义务献血41次。“还记得第一次献血,当时是团支部书记,为了号召大家,我就带了个头。献血不仅可以救人,而且因为献血的指标要求高,还能经常督促我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这么一想,就坚持了下来。”
2011年,一次献血过程中,韩红波了解到只要在当次献血时多采集5毫升血液即可加入骨髓库成为捐献志愿者供患者寻找配对,当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2013年9月,韩红波突然接到常州市红十字会电话,得知与一位白血病患儿配型成功,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配型成功的概率是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简直不可能”。后经再三确认,韩红波幸运地配型成功,他第一时间就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2013年11月通过高分辨比对、12月体检合格,2014年3月25日,韩红波在南京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至此,他成为了常州水利系统首位、常州市累计第2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有一阵,外面流传着“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有害”的说法,韩红波却不以为然。“我工作这么忙,献过这么多次血,又捐过造血干细胞,但是身体依然很好。生白血病的人有很多,希望通过我的身体力行,让更多的人消除误区,献上爱心。”(常州晚报 董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