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有什么?在76岁的退休数学老师徐雅清笔下,窗外有人有景,有人世间随处可见的美好。大运河、篦箕巷、红梅公园、运河五号等景点,一一跃然纸上,徐老师给自己的这个新系列命名《窗外》。
徐雅清,兰陵街道九洲新世界花苑小区居民。曾经教了37年数学的她,放下粉笔多年后,开始拿起画笔描画身边的人和物,是因为“美好、感动”。从第一个系列《九洲新世界花苑》到第二个系列《窗外》,她的笔不再局限于小区的人和景,常州的众多公园、景点,连同特色时政热点也一起入画。
常州元素+时事热点混搭,构成了《窗外》系列
徐老师家住在小区某幢16楼,每天,从家里窗户向北面看过去,高高的长安大厦很是醒目,给了徐老师启发:她想让窗外的建筑、树木、汽车、人物入画。
《窗外》系列第一幅中,约100米开外的长安大厦、巨凝金水岸占据了图中主要位置,位于新北区的传媒大厦也在画中远远地现身。
到目前为止,徐老师已经创作了17幅《窗外》系列作品,小区隔壁的九洲新世界商业综合体里面的商店布景、模特给了她启发,有空就去观察。她经常去四楼的书局看书,书局隔壁有家平衡车商店,“我在新闻里看到习主席骑的平衡车是常州生产的,有常州元素,去九洲的时候看到了,立刻想到要把它画下来。”
第一个系列徐老师画了两套,一套送给了社区。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一幅以大运河、篦箕巷为背景的画作上,两位老人在河边悠闲地享用美食,旁边一个圆圆胖胖的“人”正端着一只砂锅准备给老人上菜。上菜的是个机器人,“我看到新闻里有的饭店用上了机器人服务,我就想老年人养老是不是可以引入机器人服务,这样就不用麻烦年轻人来照顾我们老年人了。”
2017年春季,《人民的名义》热播时,徐老师回了趟雪堰老家看桃花,只有花没有人物未免太单调,徐老师很喜欢剧中白志迪扮演的陈岩石,“他的气质很好,我就把他画上去了,还特意把他画得老一点。”
这几年流行起来的无人机,是她在滆湖公园看到的,人家操作无人机她就在一边看,回来后凭着记忆画了下来。
凡是入画的场景,她都亲自去现场仔细观察
2015年,徐老师开始画自己的第一个系列:《九洲新世界花苑》,一共10幅。她还画了两套,一套送给了社区;正在创作中的《窗外》系列,也已经画了17幅。
第一个系列画的是自己居住了多年的小区,第二系列她开始走出小区,《窗外》系列凡是入画的场所,她都去过,都是乘公交车一路慢悠悠赶过去的。
推窗见景,启发了徐老师开始画窗外系列。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江苏省立常州中学校园里有张太雷、瞿秋白的雕像,学校门卫没让她进去,于是她就站在校园围墙外,隔着铁丝网和栅栏观察。近视又白内障的她,站太远看不清雕像后面的树是什么样,为了找到外表差不多的树,她又跑到兰陵的烈士陵园专门去观察。画成后,雕像后面的树、教学楼,雕像前面的小盆栽,两侧的木槿、松树,一个也不少。
现场看到的人、景物,她都会仔细观察并记下来,在心里默默想好怎么构图。回到家里后,先用签字笔勾勒框架、打底,再用彩色铅笔上色。每天上午要买菜、照顾患糖尿病多年且视力很差的老伴,晚上要做家务,她只能下午出去实地看景,再挤出画画的时间,平均一个月才能画一幅画。要知道,她可是一个患心脏病的76岁老人。
触动她再次拿起画笔的,是那些身边的真善美的人和事
小人书是徐老师画画的启蒙,大概5、6岁的时候,徐老师的大哥到南大街租了小人书回来,兄妹4个再加上院子里其他小孩,10几个人都想看,租来的书有限,于是大哥就带领大家学着把小人书画下来。
初中时,教画画的向老师成了徐老师成长道路上的良师,向老师不爱讲话,每天一进教室就开始在黑板上画画,然后让学生跟着画,自己再坐在徐老师旁边座位画,“我知道她是画给我看的,她在教我,我很感激她。”
教动植物的李老师供给徐老师纸、笔、颜料,徐老师一放学就去画画,不少画送到当时的少年宫参展后,还获了奖。
等到自己也做了老师,教数学,她再没有拿起画笔。直到两年前,她开始想念青少年时候摸过的画笔。
有了绿化养护工人的辛劳,小区花草树木长得很好。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她画小区里的保洁员、绿化养护人员、门卫:他们把小区维护得这么好,我们才住得舒心,要把他们画下来;为了画门卫,她去观察了十多次,门卫对这个“奇怪的老太太”很是紧张;
她画隔壁楼一个老头:他中风了,虽然行动不方便,但每天都自己坐轮椅下来散步,用木球和他的狗游戏,他很坚强,我佩服他。那条狗因为太老已经离世了,老人一定很伤心;
她画孝顺的邻居儿子:小区一个老太太有3个儿子,个个很孝顺,天天推她去菜场和小区花园转转,现在搬走了看不到他们母子了;另一个老太太也有个孝顺儿子,他们是儿女辈学习的榜样。(常州晚报 胡艳 杨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