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4年里,常州市文广新局以“名师带高徒”活动为契机,在文化人才专项经费的撬动下,先后精选了国家级大师和江苏省、常州市级导师31位,分别与系统内青年骨干人才结对授艺,专业涉及书法、美术、剧目创作、戏曲表演、歌舞器乐、文物考古、图书等10多个门类。
“在名家大师的引领下,徒弟们也脱颖而出。他们作为文化骨干人才,先后赴美国、英国、俄罗斯、荷兰、芬兰、日本、韩国、土耳其、老挝等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传播常州文化做出了贡献,初步展示了常州文化人才品牌的群体效应。” 常州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安淑萍说。(常州晚报 董逸 赵文中)
师徒结对
文化人才实现梦想的快车道
“名师带高徒,目的就是让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潜力的青年文化人才踏上‘传、帮、带’的快车道,接受锻炼、增长技艺、快速成才、实现梦想。”安淑萍说。
“一对一培养的这种形式,以前从来没有过,”安淑萍说,“当时,文化人才的培养处于瓶颈状态,老的快要退了,年轻的又没有好的培养路径。那些短期培训,年轻人掌握的都是皮毛的东西。由此,我想到我们工会里原来有过师徒结对活动,可以将它做大做精,给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平台。”
“在导师们科学、严谨、悉心的指导下,徒弟们不再是岸上看风景,他们走到了台前、走进了戏里、走上了更高的领奖台。”安淑萍说。如常州锡剧院青年小生许君峰拜师“锡剧王子”周东亮,在第二届“文化100”惠民活动中举办了“个人专场”;常州艺研所青年编剧张军在导师的指导下,几年来已将自己的多部作品搬上了戏曲舞台;常州画院画师陈明拜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当年即在全国美展获提名奖,创造了常州市十年来在全国美展的最好成绩。
郑长安参加2014年拜师仪式。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两手都抓
为了办好联展
他的每件作品老师都亲自把关
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8月,从广州到哈尔滨,刘海粟美术馆研究部主任郑长安在6个城市举办了全国书法巡回展。这其中所有的展出作品,都由其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亲自把关和挑选。“老师不仅为我题写展名、写序,连布展的规划设计都参与了进来,还特意飞到广州和南京为我助威。”郑长安说。
为了那次巡回展,郑长安写了500多件作品。“为了看清细节,老师会把作品铺在地上,他自己就蹲在那看,一次看下来起码要3个小时。前前后后加起来,作品就看了有四五次。”
郑长安说,老师会把他的作品分成三类,一类是“好”、一类是“有点平”、还有一类是“有点问题”。“对于有问题的,老师就会直接在作品旁边写上评语,墨色浓淡处理,字体的大小、位置,包括作品的风格意境,他都会提出意见,再让我自己揣摩。”
2017年,郑长安获得了江苏省书法最高奖“江苏书法奖”和江苏省青年书法最高奖“江左风流奖”。
“除了书法创作,理论研究也不能落下,”郑长安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书法论文入选了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这也是书法理论类的最高奖。”
除此之外,郑长安还把书法展办到了日本、韩国、德国,让常州文化走向世界。
现场启发
看完老师的排练,才发现指挥的“小诀窍”
常州市文化馆培训部副主任周之泓认为老师“什么都懂”,不管是指挥还是作曲,“只要有不明白的,就向老师请教。”
他的老师是原上海轻音乐团团长、现上海流行音乐学会名誉会长屠巴海。有时,周之泓会带上手写稿,有时他会做成音频,将自己写的曲子带给老师看。“旋律、节奏、调性、速度,每一句要怎么处理,老师都会全部拆开跟我讲。”
两年前,西藏民族中学找到周之泓,希望他改编一首西藏民谣《拉措》。“原本我不太会运用和声,但是在老师指导下,这方面有了不小的进步。”最后,这首歌曲获得了全国民族中学艺术展演声乐类金奖。另一首西藏民谣《新次仁拉索》,经周之泓改编成六声部无伴奏混声合唱,斩获了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组金奖和江苏省优秀作品奖。
作为“常州风”两季原创广场舞大赛的音乐指导,周之泓一个人包办了所有14首歌曲的改编和创作。“用了老师教的方法,歌曲处理起来会简单很多。”
一次音乐会前,老师把周之泓叫到了上海,全程参与音乐会的排练。“当时看下来的感受就是,老师指挥得也太安静了,只在音乐转折的地方有一定的情绪起伏和动作提示。再想想我自己,指挥的时候动作幅度都很大,情绪起伏也很大,后来,我仔细看完了整场排练,才发现原来老师这种方法更能激发演员们的情绪变化。”
徐静演出。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以一带多
这位老师,教的是一整个团队
常州市歌舞剧院副院长、民乐团团长徐静的这位老师跟她的关系可非同一般,她说,自己从16岁起,就跟着老师学二胡。
徐静的老师邓建栋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让我非常感谢老师的是,这次名师带高徒活动,他辅导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而是给予了我们整个团体指导。”
2014年,常州市成立了60人的民乐团,后来,又成立了4个人的“江南丝竹”小组。“江南丝竹是仅流行于中吴一带的音乐形式,由二胡、扬琴、琵琶、竹笛组成,音乐特点是小、细、轻、雅。虽然我二胡拉了很多年,此前却从来没有接触过。”
邓建栋作为无锡走出去的演奏家,在“江南丝竹”这种音乐形式上也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徐静记得,2016年的国庆,她在北京住了一个礼拜,每天的任务,就是到老师家去上课。“江南丝竹和民乐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常州话和普通话,这其中的韵味必须要老师手把手地教给你。老师不仅教我一个人,更是在好几次回无锡的途中,抽空来常州给组员们讲解。”
民乐团的演出,邓建栋也很上心。2016年年底,常州市举办了首届民族乐团新年音乐会。演出前3天,邓建栋一直在排练场上“盯梢”,为此他还推掉了国外的一场演出。“老师经常会拿一些适合民乐团演出的乐队总谱给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常州市民乐团2017年获得了江苏省文华奖小剧目类的最高奖,还两次去欧洲进行演出。”徐静说。
关注细节
老师的提点
将《永乐大典》的内容“复活”
2015年,常州市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王继宗拜师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主任、著名古籍文献研究专家李致忠,由此便“大开眼界”。
李致忠可以说是我国古籍领域规范标准的制定者,他带着王继宗走遍了东北的6大图书馆,这里收藏着全国大量的精华古籍。李致忠就在现场传授鉴定方法,包括根据纸张鉴定年代、辨别印章真假、评价古籍品相等。“能看到这样的大师评判古籍,对我研究地方文献也有很大的启发。”王继宗说。
《永乐大典》卷6400~6418是专门描写常州的,但后来这19卷遗失了。王继宗在研究常州地方志的时候,了解到清末有个在北京当官的常州人手抄了些关于常州的内容,手抄本现存于上海图书馆。因为没有写书名,没人知道出处是哪里。“一开始,我把这些内容当作地方文献来研究,但我发现这部分内容的体例跟《永乐大典》一模一样。”
“这段内容是否就是《永乐大典》卷中的内容?”这样的疑问产生后,王继宗不断地对此进行论证。从2015年5月立项,到2016年3月成稿,期间他多次向李致忠请教来完善研究。“老师一直鼓励我,说哪怕你只找到完全符合《永乐大典》的一小点,也能证明这部分内容就是出自《永乐大典》。”
后来,王继宗在其中一页的页码上发现了“玄机”,最终跟《永乐大典》对上了号。2016年11月,150万字的《永乐大典·常州府清抄本校注》出版。“这对于研究常州乃至中吴地区宋、元、明初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将《永乐大典》中19卷内容‘复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