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建之窗 >> 文明社区 >> 内容
丽一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追而有度 敬之高尚
发布日期:2018-07-18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7月12日下午,丽一社区多功能厅,一群中学生正在开展一场分享活动。

 

  “明星崇拜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渡性行为。学生“追星”实际上是“偶像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播放了一小段有各类明星的小视频后,作为本次活动主持人的八年级学生潘杭慧同学开门见山说道。

  有资料显示,中学生追星似乎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对良莠不齐的明星的崇拜和追逐上。明星古怪的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学生造成误导。

  承接了丽一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任务后,潘同学等几个八年级学生围绕“说偶像”的主题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们非常理解辅导站志愿者的用心:面对一些中学生追崇偶像已达“无节制”程度,严重影响到健康成长,用同龄人的视角去透视,用同龄人的思维去考虑,用同龄人的理解去阐述观点,或许这会说得更有真实感。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都崇拜过什么人,或者说都有过自己的偶像。那么你喜欢的偶像是谁?你对你的偶像了解有多深,你为什么喜欢他(她)、认可他(她)?

  潘同学小组询问起现场一百多名学生,试着用具体的偶像来引出同学们的话题。

  “吴亦凡长得很帅,打篮球更帅……”;“张艺兴唱歌好,舞蹈也棒……”;“彭彭(彭昱畅)虽然不是很帅,但很可爱……”;“呵呵,热巴太漂亮令人……”。

  偶像崇拜是当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许久以来,在国人的认知中,把偶像与娱乐明星等同起来,一提偶像,青少年学生满脑子只有漂亮帅气的娱乐明星、体育明星,这无疑是一种狭隘的认识。

  作为偶像,应该给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引导大众。通过自身不断努力,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我们称之为偶像。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人,我们称之为偶像。做事有原则,品行端正,不为利益出卖人格的人,我们称之为偶像。

  想一想这样的人能不能称之为偶像呢?组织活动的同学列举道: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国家的安全,1957年至1986年,30年间,黄旭华与家人亲友彻底断绝了联系,一头扎进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他的兄弟姐妹埋怨他是“不孝子”;他的父亲直到去世都没再见到他,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他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盼来团圆;“天眼”之父南仁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自1994年项目预研究到2016年建成,坚持了22年。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23年时间里,南仁东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时代楷模黄大年,他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我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充分挖掘我国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同学们表示,真正意义上的偶像,不仅仅是给你精神上的娱乐,更需要在精神上给予正能量。

  用同学们的理解就是:人应该有自己的偶像,但选择怎样的偶像应从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出发,学习偶像身上闪光的品质和感人的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为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