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登梅、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福星高照,一个个吉祥且有寓意的故事,在堆花团子艺人陈国琴的手上变成了实物。
小时候,新春祭祖、老人做寿、新房上梁,总少不了做一些堆花团子。
陈国琴制作的“堆花团子”栩栩如生。常州晚报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堆花团子渐渐成了脑海中的记忆,而做堆花团子的手艺更是日渐式微。
做堆花全凭手上功夫,再加上不起眼的小工具:牙签、木梳、圆头小棍等。常州晚报
陈国琴,家住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跟随父亲学习堆花技艺,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钻研,制作的堆花团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得到方圆几十里百姓的一致好评,附近村民只要是结婚、周岁、祝寿、造房等喜庆大事,都来找她制作堆花团子。
陈国琴制作的“堆花团子”《龙凤呈祥》。常州晚报
堆花团子在常州市广泛流传于新北区奔牛、薛家、武进区牛塘、天宁区雕庄等地。
堆花团子所使用的颜料,每一种都能任意搭配,捏出数不尽的新颜色。常州晚报
堆花团子由米粉做成。作为民间贺礼的一种习俗,堆花团子上的内容大都根据喜庆的内容有所区别。为老人祝寿,一般会在团子上堆上“三星高照”、“福禄寿”、“凤穿牡丹”、“喜鹊登梅”等吉兆花色。这些作品色彩明丽,形象逼真传神,布局精当,搭色协调,充满浓郁的艺术情趣和美感。通过民间艺人一双巧手的搓、捏、压、点、堆和施色,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鱼虫造型跃然而出,人见人爱。
制作堆花团子时,夫妻俩会请邻居来提些建议。常州晚报
陈阿姨介绍,堆花团子一般要经过和面、揉粉、笼蒸、冷却、蘸油、造型、上色、堆花、修整而成。一般做堆花团子是18或36个一组,需要6—8个小时才能制作完成。需要隔天蒸好米粉、烧好水,第二天制作。做堆花全凭手上功夫,再加上几样辅助小工具:牙签、木梳、圆头小棍等等。工具看起来不太专业,可都是老手艺人几十年摸索下来,最好使、最实用的东西。龙身上的鳞片、姜太公的胡子、财神爷的帽子、牡丹花的花瓣,少了它们的帮衬就没这么精致了。
陈国琴的丈夫王网兴是她的好帮手。常州晚报
常州堆花团子是民众祭祀、祈福、人生礼仪等精神活动的物化形式,凝结了历代老艺人的艺术智慧和文化创造力。陈阿姨现在迫切想找一个学生,能把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常州晚报 胡平 黄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