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常州这个大能人,退休后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发布日期:2018-03-06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人物素描:吴云松,男,66岁,溧阳上兴镇祠堂村委上宅里村人,早年当过大队治保主任、石矿山安全员。退休后,吴云松回到村里当农民。几年来,他带领村民种植蔬菜、编织草绳致富;筹集资金30余万元为村里建起5间老年活动室;带领村民传承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宅里将军马灯”。

  2018年春节,吴云松特别忙。大年初七,是祠堂村一年一度的庙会,也是溧阳地区新年首个庙会。吴云松带领他的马灯表演队60多号人在庙会上举办了新年首个马灯表演,吸引了四邻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看;大年初八,吴云松和他的马灯队马不停蹄,到周边乡镇进行表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大能人,退休后带着村民一起富

  溧阳上兴镇祠堂村上宅里村地处溧阳西北丘陵地带,毗邻曹山风景区,依山傍水,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小山村。

  村口有一片空地,空地上盖了5间大平房。平房前面是一片新浇的水泥地,面积约100多平方米,地面上安装着各种健身器材。这是村里的老年活动室,也是上宅里村老年协会的办公场地。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个活动室,是村里老年协会会长吴云松带领乡亲们筹集资金,花30万元建成的。每间平房除了3.5米的层高,上门还有1米的阁楼,吊顶板都是用的实木板,做工扎实,实用、气派。

  吴云松,早年当过村治保主任,1994年到镇上的石矿山当安全员,退休后,又回家务农。回村后,吴云松发现,虽然村民每家都有10来亩田,但光靠种粮,日子过得并不富裕。而村里的青壮年都到外面去打工,缺少劳力。没有资金,没有劳力,想要大规模创业几乎不可能。

  不过,老吴并没有灰心,他发现,当地紧靠着的苏浙皖边界市场,是当地一个大型农副产品集散交易地,对蔬菜需求量很大。“如果就地种蔬菜拉到边界市场去卖,这也是一个致富的途径啊。”于是,在吴云松的带领下,一些村民大规模种植了冬瓜和白菜,而老吴负责为村民们去销售。很快,村民们因种菜增加了收入。

  后来,老吴又看到了一个商机:溧阳及周边地区的苗木生意做得很不错,而运输苗木需要大量的草绳——一种由水稻的秸秆编织的绳子。于是他就带领村民们购买编草机,同时负责跑销路,空了还给村民修理机器。

  为了调节销售,老吴还自建了一个大仓库,平时淡季编织的草绳就堆放在仓库,到了旺季就销售出去。

  编草绳给村民带来的收入是可观的:一台编织机的成本价1500元左右,一个村民一个月就可以回本。而且,编草绳的劳动力就是一个五六十岁的中年妇女,平时干活很自由,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歇。村民们告诉记者,一台机器一年可以为一个家庭带来2万元左右的收入。

  “虽然2万元不是一个大数目,但这也相当于一个农村家庭的一年开销。”一位村干部这样评价说。而且,编织草绳原材料就是村民自家田里的秸秆,农村编草绳也解决了当地的秸秆焚烧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在老吴的带领下,村里100多户人家有90多户购买了编织机。不仅如此,上宅里村的这条“致富经”也传到了周边村落,甚至高淳那边一些村里的农民也来取经。

  吴会长,带好老年协会这个“宝”

  上宅里村有个老年协会,是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的。

  村里有个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七月十五、腊月十五这3天,协会要请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聚一聚。所谓聚一聚,就是把村里的老人聚在一起,一起吃一顿饭。当然,老年人聚在一起,除了吃饭,村里的一些大事小事也都要摆上桌面议一议。通过这种方式,为村里解决了不少争端,也为村里做了很多有益的事。

  村民们都觉得,这个老年协会不仅仅是爱老、敬老,更是村里的一个“宝”。现在,这个老年协会会长就是吴云松。

  吴云松当会长后,一心想为协会做点事情,把村里的这个“宝贝”发扬光大。但首先摆在他面前的是,老年协会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

  这些年,村民们跳马灯有2万多元结余资金,老吴将此作为启动资金,开始筹钱建老年活动场。他发动村民捐款,立即得到村民的相应。一些在外面打工的村民得知村里要捐资建老年活动室,立即往家里汇钱,踊跃捐款。

  一开始,老吴带领大家建了3间平房,后来资金到位后又陆续扩建2间,前不久又建成了公厕等配套设施,还购买了麻将桌、八仙桌等设备。这里不仅是老年协会的活动场地,村里的红白喜事、大小聚会都在这里办。

  老吴告诉记者,2017年夏天,他们花6000多元买了一台空调,目前还缺一台大屏幕的电视机,正在筹集资金购买。

  传承人,想让将军马灯成为省级非遗

  除了老年协会,村里还有一件“宝贝”,那就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宅里将军马灯。

 

  吴云松在给记者介绍跳马灯的道具。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据介绍,上宅里将军马灯舞是流行于溧阳市上兴镇祠堂村一带的民间舞蹈,传承了上兴镇祠堂村一带的民间风情和民间风俗、历史故事,上宅里将军马灯是经过一代代人言传身教流传下来的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对考证当地近代民间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依据作用。对民间艺术的挖掘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老吴与村民一起制作的马灯道具。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为了把村里这项特有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从2009年开始,吴云松就带领村民们开始筹备马灯申遗工作。经不懈努力,2013年,上宅里将军马灯成功申报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云松告诉记者,他在20岁时,就跟着村里的老人们学跳马灯了,他也曾是村马灯队的“头马”。每年春节或者重要节日,村里都要用跳马灯的这种形式来庆祝。

   

村民参加上宅里将军马灯表演。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2017年10月28日,老吴带领着村里马灯表演队100多号人参加了溧阳市第八节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 虽然表演才15分钟,但老吴和村民们为了此次表演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光是100多人的集体大会就召开了两次。期间,每一个细节老吴都要仔细考虑、落实到人。

  对老吴的工作,村民们都积极响应,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村里的头等大事。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听说要参加这么重要的表演,大家都踊跃报名。马灯协会会长吴新平在浙江一家企业上班,但为了此次表演,他不得不“得罪”老板,专程回家参加表演。

  目前,老吴正带领村民们为上宅里将军马灯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心肠,村里人对他的最高评价

  “老吴这个人啊,就是热心肠,讲义气!”76岁的村民吴来伢告诉记者,当年老吴为了给村民们跑蔬菜和草绳的销路,一趟一趟出去跑,每次出门,香烟、饭费、车费都是自己掏腰包,不拿村里人一分钱。更难能可归的是,老吴为人谦虚,从来不拿这些事情在村里人面前说事。

  “老吴办事公道,而且能干,村民们都认他。”村民们说,当初老吴一提议要建老年活动场,村民们都一致拥护。

  而老吴办事确实如村民所说:热心,为了建活动室,历时6年,老吴跑上跑下40多趟,自己没拿过一分钱“酬劳”。老年协会还聘请了专门会计,建立了财务制度,所有资金账目清清楚楚。(常州晚报 徐婷 殷益峰)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