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木技艺是中华72种老手艺之一,而箍桶技艺就是圆木的一种。“我父亲那辈就开始做做箍桶匠了,我也算从小看着他箍木桶长大的。”在礼嘉镇建东村,章杏兴是章二队的生产队长,更是这一带有名的箍桶匠人,承着父辈的手艺,今年77岁的他做这行已经五六十年了。“一直是村里的木匠,就会做这个。”
章杏兴坐在一堆木头碎屑中,低着头忙碌着。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早年的时候,这些老底子的木质澡盆、脚盆、马桶等,是“十里红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已被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取代,章杏兴却仍然在坚守。“你们那时候还没出生,几十年前会箍这种桶的,可吃香了,人家结婚都要来取的。”头发已经花白的老人,说起自己的手艺,来了劲道。
章师傅做的木桶。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章师傅说,他箍木桶选择的木头,一般都是到人家拆迁的地方去寻的,取回来之后,要先刨掉一层才能用。屋内,随处摆放的带着原木色泽及纹理的大小圆木桶,散发着隐隐的木香。“箍一个木桶,那程序可多了。”章师傅说着,指着一个已经基本完工的洗澡盆告诉我们,像这样一个盆,他要做上四天,就这么些年熟练的手艺,每天还要做7小时。
家里的工具台,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最壮观的,就是家里的工具台,里面摆着各式各样做箍桶用到的工具,锯子、刨子、木钻、凿子……许多还都是手工做出来的,同一个类型的都有好几种。家里唯一的机械化工具,就是一台刨花机。
章杏兴说,如今在常武地区,像他这种坚持用传统手工箍桶的匠人少之又少了,但手艺仍然特别俏,常州市区、前黄、三河口等好多地方的人都特地上门取他箍的木桶。
章师傅坐在桶刨上,专注的推动着手中的刮刀。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这两天正在做的,是一个酒桶。两手握着刨子,只见章师傅麻利地将桶面儿刨得光滑, “这个刨子,也是自己做的。”梭子形的刨刀,手柄已经被磨得很光滑,木花飞泻,地上散落着一片片卷曲的木屑,也是他坚持了半个世纪的手艺人生。
木条间都是采用竹销连接。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我做的这个桶,是不用胶水的,就用木钉钉,好了之后,再上两层清漆。”说着,章师傅取来两块已经切割好的窄木板,先在其中一块上钻洞,随后用木钉固定进一根木板中,另一块木板并列拼在一旁,用锤子敲进去,木桶的其中一部分便完成了。
章师傅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戚墅堰上班,小儿子一家目前在成都。自从老伴去世后,大儿子也劝过父亲,别再做箍桶了,但老人说,闲着也是闲着,就当动动筋骨,每天在家也没那么无聊了。(常州晚报 吴燕翎 朱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