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公开推荐、网络投票评议、主办方综合审定,2018年1、2月“常州好人”评选结果揭晓。他们是助人为乐的周纪龙、阎淑颖、徐学勤、周明达,见义勇为的王一虎,敬业奉献的李志燕、丁曙媛、史国生,孝老爱亲的蒋雪梅、翟美娣。
2018年1月、2月“常州好人”是从25名候选人中产生的。
类别:助人为乐
周纪龙:开办15个“小作坊”,只为了助残圆梦
周纪龙,男,195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原春江镇春江社区党支部书记。2013年退休以后,他在新北区残联的支持下,组织创办了春江社区残疾人加工坊,帮助15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随后四年,新北区残联以周纪龙圆梦中心为平台,由各乡镇、街道提供闲置房屋建设工作室,并对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营进行资金扶持。目前15家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已经覆盖了全区七个乡镇、三个街道,形成了助残就业“一条龙”,帮助了243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阎淑颖:热心的邻居奶奶,揽下女孩的生活起居
阎淑颖,女,1952年6月生,常州市冶金机械厂退休工人。3年前,芬芬的妈妈离家出走,爸爸为了维持生计每天早出晚归,无暇顾及芬芬,她一度成为学校的“问题少女”。阎阿姨在接孙子时看见芬芬,一个9岁的小女孩,衣着单薄,头发油腻,身上异味很重,这让她感觉十分揪心。进一步了解发现女孩性格有些自卑封闭,行为上存在一些偏差。作为邻居,阎淑颖觉得不能坐视不管,便揽下孩子全部的生活起居。除了照料生活起居,还关心孩子的习惯养成和性格培养。芬芬的父亲严先生对此感激不已。
徐学勤:女教师退休24年义务辅导数百学童
徐学勤,女,1936年10月出生,茶山街道丽华一村居民。1994年从常州财经学校退休后,她成为了社区的“五老”志愿者,加入社区蒲公英协会的“EQ小板凳”公益助学项目。孩子题目不懂,升学填志愿有顾虑,学习生活上有心结,都会找这位热心的徐奶奶。她帮助邻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困难家庭的孩子补习功课,不收分文。利用自己做过老师的特长,指导社区青少年参与科技文化、团日、读书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24年来,她退休后的“学生”已有好几百名。
周明达:爱心助学 薪火相传
周明达,男,1947年1月生,中共党员,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常务副会长。自2009年成立至今,协会已发展会员700余名,累计资助贫困生达4430余名,累计资助金额达330.2万元。星火助学协会在武进区结对8所学校,资助37名贫困生,在武进特殊学校建立了爱心超市。在金坛区结对帮扶茅山老区三所学校57名贫困生。他还发动家庭全员参与自己的慈善事业。全家2017年共资助了112名贫困生,8年来累计资助400余名贫困生,资助金额达102.5万元。
类别:见义勇为
王一虎:突遇火情,退伍军人变身救火英雄
王一虎,男,1986年12月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武进区横山桥镇房屋征收与补偿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天,王一虎在上班路上听到孩子的哭喊,便循着声源找到了一间老旧出租屋,他透过紧闭的窗户发现煤气灶已经起火,火势蔓延到液化气瓶的输气管上,随时可能爆炸。看着两个孩子吓得蜷缩在一旁哭喊,王一虎挺身而出,踹开房门抱出孩童。随即又让房东取来棉被,再次冲进火场,将浸湿的棉被覆盖在着火的煤气灶上,火势才得以控制,避免了险情和财产损失。
类别:敬业奉献
李志燕:倾力打造“孝道”文体品牌
李志燕,女,1972年1月生,中共党员,常州市天宁区总工会办公室副主任。多年来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青龙街道各村社区开展体育健身养生项目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从事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免费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文体志愿服务活动,在全街道倾力打造“孝道”文体品牌。李志燕曾获评全国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志愿者、常州市十佳巾帼志愿者、常州市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丁曙媛:K2路,让你享受“民航待遇”
丁曙媛,女,1991年10月12日出生,常州市公交集团第三汽车公司K2线驾驶员。她让家人帮助缝制了几个坐垫,给寒冬候车的乘客带来一股别样的暖流,让那些年老体弱的乘客也可以享受“民航待遇”。从去年11月初开始,她每天开早班车时,都会带上自家的几件旧衣服,把它们当作坐垫,给车上有需要的乘客使用,碰上老人、孕妇或者身体明显不适的乘客,她都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坐垫。
史国生:一位草根剧团团长36年的坚守
史国生,男,1964年8月出生,金坛区锡剧团(华罗庚艺术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他从金坛戏校毕业后一直在区锡剧团工作,坚守一线36年,被大家公认为“跑龙套团长”。他先后排演了《留守小孩》《寻找红头发》等8部原创儿童剧目。他带领着名不见传的地方小剧团,走向全国儿童剧演艺市场行列,确立了金坛儿童剧创作的品牌地位,各地巡演了8000多场,并屡获大奖。
类别:孝老爱亲
蒋雪梅:悉心照料病重双亲
蒋雪梅,女,1965年12月生,吉达出租车公司驾驶员。2012年10月,父亲蒋永林突发脑梗塞中风,因母亲年老体弱,蒋雪梅只能放下工作,全身心照顾父亲,父亲出院后,她与父母同住一房间,方便照顾父亲。她每天抱父亲到门口晒太阳;每天送父亲到湖塘诊所去针疚治疗、帮助康复训练;每天帮助父亲大小便。她用一个弱女子的身躯挑起家庭的重担。
翟美娣: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
翟美娣,女,1951年10月生,金坛区东城街道华胜社区金江苑一村居民。1969年,19岁的翟美娣嫁入了蒋家。婆婆因高血压、脑溢血瘫痪在床3年,她尽心尽力服侍直至婆婆去世,她从不嫌弃小叔子的残疾,不怕脏不怕累,精心照料近半个世纪。11年前丈夫也因脑梗瘫痪在床,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倒下了,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每天像个陀螺似的转不停,伺候两个病人,操持家务,打理丈夫丢下的水泥制品作坊。(常州晚报 郑雨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