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海事系统,提起杨成成几乎是无人不知的,不仅因为他是全国海事系统“庆文式”标兵、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还因为58岁的他,20多年来坚守在海事一线,对城区通航水域的情况“门儿清”。老杨说,像他们这个工作,风里来、浪里去,只求千帆平安过。
杨成成在检查船舶上的消防设施。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往事:遇到枯水期,航道上经常大堵塞 一个月不上岸是常有的事
年,杨成成从部队复员回来进入当时的港航监督处(常州市城区地方海事处的前身),并被分派到魏村海事所工作。他从零开始,开艇、签证、规费征收、巡航检查、事故调处样样都学,在短时间内成了单位为数不多的现场管理多面手和业务骨干。
彼时,城市公路尚不如现在这么发达,陆运的成本也相对较高,所以绝大部分物资的运输都是走水运。“那会儿的通航条件可不比现在,要是遇上枯水期,最窄的河面只能容一条六七米宽的水泥船通过。”每年10月到来年的4月都是枯水期,航道上都会造成大堵挡,“当时,只有位于魏村的德胜河一个口门可以进入常州的内河航道。”老杨说,最夸张的时候,有1万多艘船挤在口门边上,排队等着要进入常州境内。
一到这时候,老杨所在的魏村海事所,全员都要去现场排挡疏航。没有手机、没有电话,即便配了对讲机机,也只能用1天,“因为没有充电的地方。”老杨唏嘘,那会儿的现场调度,只能靠两条腿走、靠嗓子喊,有时船挨着船能延绵十来公里;一不小心船跟船碰上了,还得替船民们处理擦碰事故。“要是碰上300多米长的轮队堵在航道中就更头疼了,得把十来条拖船一一拆解,再分批把这些拖船拖到指定位置停靠,将航道空出来。”
作为业务骨干,排挡的时候,杨成成一个月不上岸都是常有的事。每回排挡结束回所里,杨成成的嗓子基本就讲不出话了,“得连续好几个月跟人‘讲手语’。”
对自己的工作,杨成成从没觉得辛苦,“年轻时,觉得啥苦都能吃,就指望着能保障自己管辖区内的船舶,平平安安过境。”
愿望:常州的航道资源 要靠大家共同爱护
随着2008年新苏南运河开通、2010年锡溧漕河航道提升整治工程结束,常州的通航条件比之以往大大提升。
杨成成的工作也没有原先那么忙了,“航道条件提升之后,不仅没有再出现过航道拥堵情况,年事故量也下降了90%。”只要有空,杨成成很乐意带新人。新人不会驾艇,他就手把手一个个教;不懂现场执法,他就一遍遍耐心讲解;不熟悉船民,他就领着一条条船跑。在他的带领下,这批年轻人现在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南宅海事所的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
考虑到杨成成的年纪和身体状况,2012年单位将他调入了常州市城区地方海事处航监科。可他闲不住,不光经常去所里看看,有时还要去航道上转转。
看着航道沿线随意乱丢的垃圾,他总有种说不出的心痛,“经历过我那个年代,就能知道能拥有现在这么漂亮的航道是有多不容易了。”好在,2017年起我市启动交通干线沿线综合环境整治“五项行动”,航道沿线的综合环境整治也是其中之一。“这是常州人自己的航道资源,要靠大家爱护。” (常州晚报 倪萍 马静 胡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