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不到,邓建军和往常一样,已经踱步在车间巡查,“这么多年了,来车间看一眼,觉得心里踏实。”他告诉记者,现在不管多忙,几乎雷打不动每天要查一次车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靠的是他对设备、工艺精益求精的执着。如今,他身负大国工匠的使命,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邓建军(左)在车间检验机器运转情况。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多年参与400多个技术改造
从1988年设备科电子组成立,团队先后对染浆联合机进行四次改造,率先在国内解决靛蓝牛仔布的关键设备续生产不停车的世界性难题;到1999年邓建军科研组成立,创造出“染色机在线控制和监测系统”,对牛仔布生产的关键环节染色过程实现了有限控制,填补该领域世界空白;到2012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实现牛仔纱线生产过程的温湿度精确控制和无盐染色;再到2017年11月牛仔研究院成立,寻求行业差异化发展,掌握企业定价话语权,三十多年来,邓建军带领小组成员不断创新、攻坚克难,参与40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
把团队里每个人都变成多面手
“机器换人”和“人工智能”是邓建军在聊到近年来技改方向时,提及次数最多的词。在他眼里,人工智能时代下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内涵,“人,才是最柔性化的生产工具。”邓建军强调,人逐渐会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脱离出来,转向精密装备制造以及高层次的操控领域,发挥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是邓建军和他的团队忠于匠心、在追求创新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脚步,也是邓建军对工匠精神培育和传承的印记。他引导团队通过集体讲课的形式分享自己所分管设备的操作方法,互相技术备份,把每个人都变成多面手,加强技术操作覆盖面,培养更多更全面的人才。在项目实施之前,他也会带领团队集体对项目的经济性、技术性、可靠性进行层层辩证,“头脑风暴是最能提升自己技能的方式。”邓建军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邓建军笑称自己是 “威逼利诱”地提升团队员工的技术水平,“我一直鼓励他们通过员工考评技术等级,来获得单位对高级技工、高级技师、首席技师等职称的津贴福利。”邓建军表示,团队也会淘汰、转岗技术不达标员工来增质提效。如今,邓建军已培育出像金字塔一般的高端工匠人才梯队。
最痴迷的还是钻研技术问题
现在,他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开不完的会议,而他最痴迷的还是钻研技术问题。“每次有急事要找他时,他准在某个车间研究他的设备。”集团工会干事邰萍萍说。对生产技术的变革,对产品的精益求精,他始终在路上。(常州晚报 吕亦菲 市总宣 魏作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