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的溧城镇敬老院居住着78位老人,年龄最大的97岁。院长陈菊芳从24岁进入敬老院,全身心投入到照顾老人的工作当中,一做便是18年。
4月3日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溧城镇敬老院,陈菊芳正在一间间查房。206房间的陈国庆老人上了年纪,有点糊涂,本来答应好家人当天回老家迁祖坟。可陈老忘了,他的表哥打电话给陈菊芳问情况。陈菊芳立即帮陈老喊了一辆出租车,再三叮嘱司机将老人安全送到目的地。
帮老人打水、打扫卫生、缝衣服、剪指甲和端饭。只要来到敬老院,陈菊芳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碰到老人心情不好时,她还主动跟老人聊天,为他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在这里老人把我当亲闺女,有心里话也愿意跟我说。”
陈菊芳告诉记者,2000年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敬老院做会计工作。起初她非常不适应,闻不惯这股“老人味”,而且让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给老人换尿裤,她自己都觉得难为情。“这样的适应期大概有半年时间,所幸同事们都很照顾我,也经常开导我,把老人当自己的长辈看,就没什么过不去的了。”
一头棕黄色卷发利落地夹在脑后,陈菊芳说话利索、嗓门洪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急性子”可以耐得下心,听老人絮叨家长里短。
多年来,爱人在她的引导下,经常到院里陪老人聊天、帮着换换灯泡做些杂事。2012年,敬老院推荐她做院长,与家人商量后,她决定试一试。
2017年12月8日,院里有一位八旬老人走失,当晚10点多才找回 ,这可把陈菊芳急坏了。“每天吃饭的时候都会点名,发现老人没回来,第一时间通知家人。城里车流量大,就怕老人会有闪失。”把老人找回来后,陈菊芳想到一个方法,给每位老人购置一个定位器。这样,老人每次出去散步,都能看到实时位置。
“责任”让陈菊芳一直坚持到今天。43岁的华小新是城市“三无对象”,智力有一定的障碍,不知道父母是谁的他从小就在敬老院居住。陈菊芳平时十分关心华小新,为他添置一年四季衣服、购买生活用品,还教育他如何做人。华小新总是亲热地称呼她“陈阿姨”。2018年,陈菊芳还鼓励他参加常州市残疾人运动会,引导和帮助他融入社会。
年前的连续暴雪,愁得她连着几夜住在院里没睡好。敬老院的房屋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屋顶积雪严重,一棵老雪松倾斜得更是厉害,随时会倒下压住敬老院的活动室。除了叮嘱老人雪天不要出门,陈菊芳喊来镇里城管人员帮忙一起铲雪。看着危险一点点解除,老人们露出了笑脸,陈菊芳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下。
陈菊芳觉得,老人们身上既有阅尽千帆的老成,又有返璞归真的稚嫩。虽然见过人生的大风大浪,但还是会因为一丁点风吹草动而受到影响。“他们有时候很脆弱,需要我们的陪伴。” (常州日报 芮曼菁 张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