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常州5人入选第五批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发布日期:2018-05-18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近日,记者从常州市非遗办获悉,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常州市欧阳洪福(金坛直溪巨龙)、任球生(溧阳蒋塘马灯舞)、叶莉莉(小热昏)、王浩平(金坛封缸酒)、姚汝明(金坛抬阁)5位传承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此次江苏省共入选46人,常州市入选人数位于江苏省前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常州市文化馆副书记、副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时立群表示,此次常州有5人入选,将更好地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推动常州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截至目前,包含徐秉方(留青竹刻)、杨兆群(金坛刻纸)、金松群(常州梳篦)3位此前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内,常州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位。常州市还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6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29人。

  欧阳洪福:近千场展示表演,令金坛直溪巨龙大放光彩

  金坛直溪巨村舞龙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着“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的寓意,因源于巨村,且龙身大而长,故又称巨龙。巨龙往往全长有200多米,需100多人协同表演。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巨村舞龙的主要艺术特征。

  生于1942年的欧阳洪福,是直溪镇巨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在父辈影响和传授下,他从事直溪巨龙传承辅导活动已有37年。

 

欧阳洪福(左二)在向舞龙队员和村民们传承辅导巨龙的扎制技艺。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1978年底,他与本村的欧阳法宝等村民一起自筹资金,领头重新组建直溪巨村舞龙队,恢复了沉寂多年的直溪巨龙表演活动。1982年10月起,他担任直溪巨龙队的领队和教练,此后,他率领直溪巨龙队参与本地及省内外各项大型活动,累计进行近千场展示表演,令该项目大放光彩。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广泛开展以来,他一直从事直溪巨龙的传承辅导工作,如今4000多人口的直溪巨村,常年活跃着10多支舞龙队,有男子龙,有女子龙,还有少儿龙,参与舞龙活动的村民超过300人,这里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舞龙村。

  任球生:编辑蒋塘马灯乡土教材,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溧阳市社渚镇蒋塘一带的传统舞蹈,始于明朝嘉靖年间,用竹篾仿马扎制,十匹马是神马,配有神将、马童、护卫者、执事人、旗鼓铳手等相应角色,具有讴歌民族英雄的鲜明主题。表演分上下两场,上半场表现杨家将率众抗击敌军,下半场表演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

 

任球生(中间)向年轻人传授竹马扎制技艺。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任球生,1946年生于溧阳,目前为溧阳市社渚镇蒋塘马灯舞协会会长。1988年10月蒋塘马灯舞悄然恢复,任球生热情参与其中,并成为领头人。2011年蒋塘马灯舞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扩展名录;2014年2月,任球生被认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88年至今他已连续主办20期传承培训班,培训年轻传承人837人次,培养了虞亦锁、虞小华等下一代传承人。目前,任球生正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编辑乡土教材,并与当地学校联系,争取把蒋塘马灯舞的培训传承纳入学校教育中。

  叶莉莉:将常州小热昏融入时代内涵,推动未成年人教育

  小热昏是江苏的一种曲艺形式,曾广泛流行于江浙一带,原是以流动说唱形式卖梨膏糖的行业艺人的统称。常州小热昏是伴随着常州梨膏糖的生成历史应时而生的,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的内容生动风趣,说白滑稽幽默,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又是百姓熟悉的民歌小调,故而深得人们的喜爱。常州小热昏的演唱程序主要有:开场、卖口、唱曲、卖糖、唱篇。

 

叶莉莉(右)唱着常州小热昏卖梨膏糖。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叶莉莉生于1944年,从事常州小热昏已有50多年。1958年7月拜常州小热昏艺人包云飞为师。1962年8月起在常州进行小热昏演唱并经营梨膏糖。1999年6月退休后至今,以常州叶莉莉梨膏糖制售中心为平台从事常州小热昏的传承传播。多年来,叶莉莉经常率领徒弟在本地街道社区、文化场馆等演出,并先后参与多个重大活动以及外事交往,累计进行了200多场次的现场展演。她在带徒办班和开设讲座辅导的同时,还把常州小热昏的传统形式融入时代内容,前往多所高校以及中小学校,寓教于乐推动未成年人教育,为此她还荣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奖”荣誉称号。

  王浩平:建立展馆、生产基地,再现封缸酒酿造技艺传统

  金坛封缸酒属黄酒系列,与浙江绍兴酒、福建沉缸酒三者齐名,为中国“黄酒三杰”。金坛封缸酒以当地洮湖一带所产优质的“标米”和茅山泉水为主要原料,按照民间传统秘方精心酿制而成。

 

王浩平(左二)在对工友们进行传承辅导(发醇工序)。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王浩平生于1963年,1981年在酒坊学艺,1988年任原金坛市酿酒有限公司酿酒技术员,2007年至今在金坛丰登酒业有限公司担任酿酒师,从事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已有30多年。2012年,他筹资十多万元,汇集大量资料和实物,在位于长荡湖风景旅游区的一座水街,造了一座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展示馆。他还与大型旅游景区东方盐湖城签订协议,将建造一座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的观赏性生产基地,再现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的传统风貌。

  姚汝明:59年展演、研究,令金坛抬阁风光再现

  金坛抬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大型民俗活动。“阁”的制作是以木桩和插销为“骨”,以“桩”载人,分层连体固定。出行时由16个壮汉“八抬八插”,即8人用肩抬着,8人用扛插撑着。“阁”上饰有假山、曲桥、栏杆、花卉、绿荫和亭台,还有5至7个扮演各种戏剧人物的童男童女(年龄均在10岁左右)。兴盛时,抬阁出行时由锣鼓器乐班,或是管弦乐器队相配合,富有强烈节奏感。抬阁者踩着“抬阁锣鼓”的节拍,气势壮美铿锵,摄人心魄。

 

姚汝明(穿着白衣)带领团队进行抬阁表演。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姚汝明生于1945年,从事金坛抬阁活动已有59年。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便留意收集有关金坛抬阁的相关资料,寻访了数十位金坛抬阁见证老人,凭着童年的记忆和零散资料,做了数十种抬阁模型。2007年6月,经他多方努力,恢复了一套名叫《盗仙草》的抬阁,使沉寂了50多年的金坛抬阁风光再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他还建立并辅导和培训了两支100多人的抬阁出行队伍。至今,已领队金坛抬阁在当地各类重大文化活动中进行了30多场次表演展示。

  此外,他还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金坛抬阁的图片资料和实物以及老艺人的口述实录。现正在整理撰写《金坛抬阁研究与传承》一书。(常州晚报 李燕良 刘懿)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