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老人精神可嘉,每年演出上百场,对村里精神文明建设起了不小作用。”6月19日,朱林镇西岗村老支书许建奎告诉记者,端午节前,剧团还进城连演21场,大受欢迎。
农村老年锡剧团送戏进城,演出效果又会如何?
剧团负责人李旺孝见记者迟疑的神情,他一拍大腿说:“每场观众超过1000人,台下布置的300张方凳远远不够,演出不结束人不离开。元巷、城南、南瑶几个动迁小区,年龄大的、小的,看到我们去演出,就是亲切。”
李旺孝74岁,50年前开始做村医,至今仍有患者慕名找上门。长期与村民打交道,特别是近年来有些人来看病、拿药,他只是收取成本甚至不收钱,因此积累了不少人脉。
李旺孝是个热心人,平时闲下来也哼哼唱唱。他见村上几名与他年龄相仿的老人,有时自发聚在一起演唱锡剧自娱自乐,常常是就地铺几块毯子作舞台,不免显得有些简陋。他灵机一动,打电话给几个在外做建筑业务的熟人,一下解决了音响、灯光以及8.5米见方的钢结构舞台等装备费用。2015年10月,一支由22人组成的西岗锡剧团成立。
“那年,我们还专程到苏州购置了10多万元演出服装,顺带让大家见见世面。”李旺孝说,有时钱不够,就由他先垫付。这几年下来,也没好好算过,他个人大约已补贴剧团10多万元。
李旺孝说,前阵子应邀到城里几个小区演出,像道具、舞台什么的,得雇两辆卡车装运,都要花钱。尽管每场戏有4500元收入,但基本上只够正常开销,弄不好还得贴钱。
“说起来别人不相信,这次外出演出21场,我们借了地方自己买菜、做饭,总共才花了2100元,比吃盒饭还省钱。”李旺孝说,这几年花在装备上的钱却没有省,进城演出之前专门花1.2万元换了音响。演出时靠在嘴边的小麦克风叫“别风”,主要演员一场戏还没演完就得换电池。
费用上能省则省,剧本都是硬靠苦记,这让李旺孝也很感动。剧团有两名演员不识字,但上台表演《珍珠塔》《双推磨》《夜明珠》等8部传统锡剧时,却是有模有样。
68岁的生和娣不识字,平时在家通过反复回放唱片,一遍又一遍学。她在菜市场卖菜,一闲下来,就哼唱个不停。在《珍珠塔》里扮演小姐,她一亮相就赢得掌声不断。
“把欢乐带给观众的同时,老人们确实没有少吃苦。”金坛区作协主席、朱林镇故事协会会长韩献忠说,除了排演传统剧目,老人们还根据农村宣传需要排新戏,这对他们记词都是不小的考验。这几年,他根据身残志坚青年肖志俊、常州好人黄邦菊等身边人事迹改编的小锡剧,经老人们演出传播后效果不错。
韩献忠还介绍说,西岗锡剧团的老人们不计报酬,赢得了当地经济能人的尊重,像唐秀庚、戴祥华、张国庆、罗竹君、李钟平、吕爱忠等,都以不同方式支持着老人们的演出。朱文亮、万建焕、唐振华等国家一级演员,也纷纷前来为老人们助演。
朱林镇宣传委员兼西岗村党总支书记梅家乐表示,西岗村是集镇村,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剧团的老人们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他们的演出将从全村扩展到全镇,发挥更大的作用。(常州日报 赵鹤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