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巡礼
许巧珍工作室,位于常州市吊桥路社区东头村小区,共3层,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是以全国劳模、全国最美基层干部、“最美小巷总理”许巧珍的名字命名的。
许巧珍1994年退休后进入东头村社区工作,在这个3层小楼里一干就是21年,获得过国家和市级荣誉18项,她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创造的“7+工作法”对常州市广大党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年3月许巧珍去世以后,为了纪念、发扬和传承她“一心一意、无私奉献”的精神,常州市南大街街道和钟楼区相关部门把这个老办公室布置成了许巧珍工作室,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社区专职工作者教育基地。
许巧珍先进事迹介绍。图片来源:常州日报
工作室将党性教育通过实景呈现、平台交流等丰富形式来引导促进党员培养党性观念和在党意识。通过工作室参观、工作路线游览等方式重现许巧珍工作的氛围,让现场教学新颖鲜活,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交流上通过利用“巧珍精神”“党员义工”和“微述职”三个微平台,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形式上表现为与老党员结对共学,开展新老党员“互帮互学”活动。
馆长的话
“许巧珍工作室就是现成的课堂,社区的实践就是现成的‘基层教材’。”在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吊桥路社区党委书记孙国荣看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课堂的气氛更亲民;让身边人来讲述自己的探索经历,能让党课更接地气。
孙国荣告诉记者,许巧珍工作室先后入选为省级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常州市委党校教育基地、常州市宣讲教育示范点,“把许巧珍精神宣扬出去,把我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让我们的居民群众都凝聚在社区党委,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我们这个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地故事
吊桥路社区原党委书记许巧珍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3月1日去世,享年85岁。她生前在东头村小区原居委会工作21年。2017年,为传承许巧珍“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精神,南大街街道将其工作过的办公室提升改造,命名为“许巧珍工作室”。“许巧珍工作室”分为三个区域,一楼为许巧珍塑像陈列室,保留了她曾经的办公室,摆放了她曾经用过的桌椅等物品;二楼为许巧珍“7+工作法”展示区和社区党员群众活动室;三楼为许巧珍先进事迹陈列室,展示许巧珍真诚服务居民的感人故事。
许巧珍于195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她牢记党旗下的宣誓,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1947年至1987年,她在常州国棉二厂工作了整整40年。1987年至1994年,退休后又被原单位返聘。1994年,她来到社区,先后担任东头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党组织书记。2014年底,原东头村社区与原吴家场社区合并成立吊桥路社区后,她担任党委书记。
许巧珍年轻时,就因工作积极、思想进步,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常州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世纪50年代末参加全国劳模“群英会”,两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社区工作的21年里,许巧珍在每个中秋节都给社区孤寡老人送月饼,每个儿童节都给福利院的孩子备礼物。她为改变老小区环境面貌,掏阴沟、捡垃圾。她每个建军节都要带着粽子、鞋子,到部队慰问远离家乡的战士们。她组织成立了社区合唱队、腰鼓队、舞蹈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她惦记着社区里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社区居民每每遇到难处,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许书记。每一天上班,她都是最早到、最晚走,带着笑意工作、拖着疲惫离开。居民们说,有了许书记,我不是住在东头村,而是住在幸福村!
在东头村,有一位老党员叫韦仁娣,短短两年内连遭不幸,丈夫、大儿子和小儿媳相继病逝。9岁的孙女、20万元的欠款、全家的生计,都压在66岁的韦仁娣肩头。就在她绝望的时候,许巧珍得知消息,带领社区干部上了门。许巧珍一次次开导她、陪伴她,并自掏腰包给她家送米、送油,鼓励她发挥包粽子的一技之长,还为她包的粽子寻找销路。在许巧珍的启发开导、真诚关心下,韦仁娣慢慢从悲痛中走了出来。许巧珍心疼韦仁娣膝下那没了亲娘的小孙女,年年给她过生日、买文具、送衣服。小丫头长大后考上大学,但是学费不够,许巧珍二话不说送去了2000元现金。在小孙女上大学的那一天,许巧珍背来了一大包东西,里面有毛巾、水杯、钢笔、零食,送到小孙女手上,关照她安心在大学里学习,有什么困难就跟社区讲。
她是一位热情如火的社区书记,包括衣服,她也喜欢穿红色的。她是一位爱美的社区书记,爱美体现在她数十年如一日爱护社区的环境。她是一位“月光书记”,她把自己的工资、补贴都献给了社区事业。
21年来,她为了帮助社区困难户,拿出了几乎所有的工资和补贴,而自家的房子几十年也没有装修过,1959年买的铝锅一直在用。她被查出胰腺癌晚期,病榻上仍牵挂着社区居民,在病房里还商量着工作。
许巧珍去世后,社区居民打出了“好书记一路走好”的横幅,夹道泣送。(常州日报 宋婧 周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