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邢粮,一头齐肩长发格外醒目,颇有艺术家风范。交谈间只见他拿起一把木梳,用拇指指甲从这头拨到那头,旋即,一阵清脆宛若音乐的声音发了出来。他一边满意地看着手上的那把梳子一边笑着说道:“听声音,我就能知道一把梳子的好坏。”梳篦,从19岁开始算起,邢粮钻研了近四十年。
邢粮在工作室制作木梳。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如今梳篦开齿都由手工改为机械了,唯有黄杨木仍保持手工操作。”邢粮告诉记者,常州梳篦闻名于世正是因为黄杨木的手工开齿技术。一把梳子能怎么开、开多少,都是由木头的特性决定的。“我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怎么开。”邢粮说,练就这样的本事,没有特殊的捷径,就是要不断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且做到极致。他拿起手里的两个梳板敲击了一下,“听声音,测水分,没有几十年的经验也是做不了的。”
作为常州梳篦传承人,邢粮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整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不仅要传承常州传统手艺,而且要发扬光大。于是,在传统工艺中,他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先后将留青竹刻、扬州漆器、青花瓷以及象牙浅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元素,融入常州梳篦制作中,使传统手工艺接轨时尚元素,让梳篦更具时代气息。
从2014年开始,邢粮去清华美院学习了2年。“我是传承人,我觉得总有一种无形的动力在推着我前进。”2018年7月底,他前往香港参加常州非遗精品展览,9月,还将去新西兰展出梳篦。目前,他的“邢粮梳篦”已经远销韩国、捷克、荷兰、德国、英国等国。“我要让常州的非遗文化走向世界,让非遗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邢粮说。(常州晚报 吕亦菲 市总宣 张海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