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妈妈,您好!”5月28日,天宁区广化幼儿园的小朋友聪聪(化名)一脸阳光,见到园长李玲华,不仅不胆怯,还主动打招呼。
聪聪是一名有着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正常小孩也没什么区别。他在班上有很多好朋友,他们一起学习、生活、玩耍。
这是天宁区开展融合教育以来的一个例子。现在,像聪聪一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地走进家门口的学校上学。
“去年我们建了5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今年上半年又建了10个,覆盖了天宁区的镇和街道。”天宁区教育局教育科主任施亚芳告诉记者,这些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就是一个圆心,将辐射周边区域范围的众多学校,进行业务探讨、资源共享等。
为让所有儿童接受合适的教育,发出自己的光芒,天宁区逐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帮助他们早日融入主流社会。
据统计,特殊需要学生在常州有801人,天宁区义务教育范围内有275人。目前,光华学校有113名学生在读,普通中小学有79名随班就读学生,同时还为83名送教上门学生提供指导和送教(康)服务。
“对于送教上门的中重度残疾儿童,我们采用了‘1+1+1’爱心助残小组,就是特教学校、普通学校和家庭一起,让他们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社会的关爱。”
此外,天宁区还增强了区域特殊教育保障能力,确保区域内特殊教育儿童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学生的8倍拨付,另外今年8月将启动光华学校教学楼改扩建工程(康复大楼),投资额度2946万元;后期将对每个区域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给予建设经费6-8万元。
特教工作在改革深化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仅靠一己之力,难有重大的突破。天宁区教育局联合区残联,依托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区教师发展中心、康复机构、特教专家、医护专家、随班就读学校等,参与人数多、涉及层面广,协调和整合了多级主体的力量和智慧,逐步建立了多部门合作的管理模式。
“融合教育是未来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做了这么多,更渴望得到家长们的认同和支持。”施亚芳坦言,如果家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希望家长们敞开心怀,不要做一座孤岛;如果自己的孩子和特殊需要孩子成为同学,希望家长们放下成见,因为这也给了孩子学会关爱别人的机会。(凃贤平 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