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建之窗 >> 文明校园 >> 内容
试水“回归天性”的教育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数学课,孩子们将皮球放在肚子上,体会一把孕妈的不易;语文课,走进自然,体会二十四节气的寒来暑往……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英语也可能是体育老师教的……以前,这可能是大家的“玩笑”,未来可能会成为小学课堂的日常。11月28日,“儿童成长节律学校生活”整体建构与实践探索终期展评暨全国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市局前街小学举办,从会上获悉,局前街小学正在试水“回归天性的教育”。
  “儿童成长节律学校生活,通俗的讲,就是‘回归天性教育’。”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李伟平介绍,“儿童成长节律”是指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教”,通过学科融合,强调孩子们对知识的多种感知体验,再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
  “传统学校多为围绕知识学习和考试周期形成节律,这使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单一且综合度弱,学校生活与自然、社会生活割裂。”李伟平说到。
  此前,局前街小学已经通过校本化设置,重新构造了学校生活的序列,打破了学生学期生活的节律传统。对于这点,一位局小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陈女士深有体会,“学校会以季节为线索,依托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形成教学主题。”
  重新构造学校生活的序列,不仅仅局限于“时间”这一概念。
  “通过增加跨学科课程的比重,创造了大中小课时节律、学科教学与跨学科及超学科互动节律,可以实现小学‘课程结构的变革’。”李伟平介绍,这种转变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综合应用中,去亲身体验、探索,实现高层次的教育生活的综合融通,实现属于儿童的“课程生活的创新”。
  局前街小学在儿童成长节律学校生活上的探索,也获得了当天到会的国家督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康宁的肯定,“这一项目研究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小学教育本身,回应着当下教育的呼唤。让教育回归恒常、回归正常、回归日常,让学校成为学校原本的样子。”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永军也有相似的观点,“这个项目不仅在理论上归纳了理性主义与自然主义平衡等重要的问题,而且在实践上有独特的探索。”他希望,局前街小学在该项目的探索上,既能在理论上获得更多高品质的鲜活的成果,又能总结出独创的普适性意义的成果。
  目前,全国11个省的73所学校共同加入了“儿童成长节律学校生活”研究联盟。 (罗翔 杜明)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