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3日获悉,经公开推荐、网络投票评议,主办方综合审定,今年5月、6月“常州好人”评选结果揭晓,他们是助人为乐的姜洪芝、朱洪达;见义勇为的郝贤成;诚实守信的许延清;敬业奉献的汤军强、李如花、钱虹、丁银雪;孝老爱亲的赵德龙、陈雪霞、戴纪梅。据悉,这11位“常州好人”是从25名候选人中产生的。
1、姜洪芝:为敬老院老人免费理发
姜洪芝,男,1949年3月生,溧阳市社渚镇金庄村委张桥村村民。
从1988年第一次到敬老院为老人义务理发起,姜洪芝就与这里的老人“结缘”,成为敬老院的“编外员工”。
每月5日和25日被姜洪芝定为“义务理发日”。有的身有残疾,有的瘫痪在床,只要是敬老院里的老人,他都毫不嫌弃且耐心地为他们理发。自乡镇区划调整,敬老院合并,院里的老人多了,姜洪芝带上老伴一起,依然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免费理发,他的凡人善举感动着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近年来,姜洪芝先后获“溧阳市信得过工商户”、常州首届“十佳老年道德模范”、溧阳“十佳百优文明市民”等称号。
2、朱洪达:20年助力微公益
朱洪达,男,1981年2月生,武进区前黄镇寨桥宏达电器商场总经理。
每年的3月15日,是朱洪达为自己定的“学雷锋日”,义务为市民提供免费维修、清洗、保养家电等服务。20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已累计为市民免费维修家用电器1万多件,帮群众节约维修资金30余万元。同时,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先后捐助助残资金5万余元、给敬老院送电风扇等。朱洪达谦逊地说,能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帮助,只是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
3、郝贤成:公交司机施援手
郝贤成,男,1978年12月生,溧阳市客运有限公司镇村公交司机。
2月8日大年初四上午,溧阳一男子载着母亲和妻儿开车去拜年,途经别桥一拐弯处,因路滑车速快,车子不慎跌进了路边一个枯水塘。危急时刻,溧阳镇村公交司机郝贤成正好驾驶公交车经过此地,他立即从车里找出工具,跳入枯水塘,和车主一起将车门推出了一道缝,让后车座受惊吓的母女俩先挤出来,接着慢慢把老人从后车门抬了出来,帮助老人简易止血、擦伤口。
郝贤成的事迹先后被《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获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4、许延清:为了1000多万债务
许延清,男,1957年5月生,金坛区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
许延清33岁就担任儒林建筑公司总经理。2008年,挂靠在公司下属的4家小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欠下1000多万元债务。他主动揽下这笔债务,花了5年时间兑付完毕。这5年里,许延清没拿一分钱工资,公司没有一分利润,却换来了三四百户家庭的安定。
“公司要发展,掌舵人必须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许延清说。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1500多人、年产值达6-7亿元的地方建筑业龙头企业。
5、汤军强:当村民的“好支书”
汤军强,男,1982年12月生,金坛区直溪镇汀湘村委东岗村书记。
2016年4月,汤军强辞去数百万年薪的“老板”职务,回归故里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他大胆投资购买门面房为村里增加1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借鉴成功经验,因地制宜谋发展,以合作社形式建立种植养殖售卖观光一条龙。2018年,汀湘村级收入596万元,领跑全镇农村经济。
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关注民生实事,修缮危桥、改造村庄环境、安装路灯、建立村级卫生室……3年来,汤军强带领村干部完成民生实事46件。
6、李如花:一心做城市“美容师”
李如花,女,1970年7月生,江苏丰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2006年,李如花成为“城市美容师”。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她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这是李如花“一年四季”的真实写照。2018年初,常州普降暴雪,她连续48小时带领环卫工人冲锋在扫雪除冰第一线。由她负责管辖的路段,被评为市级文明示范路。
近年来,李如花先后获市“三八红旗手”、市“五一劳动奖章”、“十佳警属”和“全国好警嫂”等称号。
7、钱虹:立德树人30载
钱虹,女,1966年7月生,市怀德苑小学教师。
自2001年担任怀德苑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至今,策划并组织校“怀德大舞台”26场,被评为“区十大好事之一”。在兼任校体卫艺处主任时,钱虹带领学校获得省首批体育教育先进学校,多次获市“两条一规”先进学校。
2013年,钱虹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治疗期间,她还参加华声合唱团,参与各类公益演出。康复后回到学校的钱虹,尽管被安排在图书馆,可她的敬业进取精神没有变,把图书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8、丁银雪:退伍兵 公交情
丁银雪,男,1984年1月生,常州公交B23路驾驶员。
2010年,丁银雪从部队退伍,进入常州公交集团当了公交驾驶员。刻苦钻研,爱岗敬业,他至今未发生一起机械事故;每次机务大检查,他开的车都是大家公认的免检车、样板车。
开车途中,他把乘客、行人安全放首位,提醒乘客有序上下车;主动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车;遇到外地乘客耐心解答……近年来,丁银雪获“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9、赵德龙:带着父亲工作的“孝心男孩”
赵德龙,男,1995年12月生,溧阳市万盛铸造有限公司技术员。
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的赵德龙,双腿行动不便,父亲赵汉坤带着他四处求医,如今才能勉强行走。可是,父亲因脑血栓等疾病延误治疗而瘫痪,生活无法自理。
从大二起,自强的赵德龙带着父亲,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如今,他带着父亲来到溧阳万盛铸造,边工作边陪伴。公司知道赵德龙的情况后,专门为他提供一间双人宿舍。赵德龙说:“今生,我就是爸爸的双腿,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照顾好他,不离不弃!”据悉,赵德龙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10、陈雪霞:16年抗癌路
陈雪霞,女,1956年1月生,武进区丁堰街道芳渚村村民。
2003年4月,陈雪霞的丈夫朱祥兴查出胃癌,胃被切去大部分且需化疗。每次化疗,她背着丈夫上下车;为增加营养,她学会榨米糊、果蔬汁,悉心照顾,不厌其烦。2007年,朱祥兴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而中风,整个右半边身体不能动。
为支撑整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和医疗费用,退休后的陈雪霞仍然在工作。每天烧好饭菜,喂丈夫吃,再帮他全身按摩,扶他练习走路与说话。如今,朱祥兴终于能开口说话了,也能稳稳地站起来了。陈雪霞欣慰地说,16年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11、戴纪梅:病榻22年的亲人情
戴纪梅,女,1945年1月生,市新北区录安洲社区居民。
戴纪梅的婶婶童桂英,年轻时患上肺结核、气管炎,丧失劳动能力。丈夫去世后,她因没儿没女,生活陷入困境。自那时起,戴纪梅义无反顾承担起了照顾婶婶的重任。
每天,除做自家的农事,戴纪梅得帮着婶婶穿衣、喂饭、端屎端尿、擦洗身体。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一天天有所好转,即将迎来94岁的生日。(常宣 秋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