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州钟楼区西新桥二村社区的广场上,靠背椅一溜儿排开。座椅上坐着的,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在他们面前,是一个个木制的泡脚桶。老人们泡完脚,面对面一排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便开始了为老人扦脚的服务,还不时和老人们聊聊天,“来,你也来,我刚弄完,惬意老,你也来试试。”刚修完脚,83岁的薛阿姨挺满意。
这是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近日举行的关爱空巢老人“爱心扦脚理发”活动的现场。从2019该活动相继走进武进区、钟楼区,为社区的老人免费服务,获得了老人们的一致点赞。
热热闹闹,扦脚活动挺受老人欢迎
薛阿姨是独居老人,这些年,身体大不如前了,虽然生活依旧能自理,但要剪个趾甲就挺犯难的,“趾甲硬,难剪,像我们年纪大的,一直弯着腰也不舒服,所以剪一个脚趾甲,前后得歇好几次。”和她情况相似的,还有不少老人。
刚刚理完发、修完脚,82岁的张阿姨,满心欢喜,“这服务真老蛮好的,最好他们一年能来几次。”说着说着,张阿姨眼睛红了,她说,自己年纪大了,孩子又不在身边,就算在身边,也难得会为老人服务。“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享受这种服务,我们老人需要的啊。”
西新桥二村社区书记缪华锋告诉记者,社区有8000多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000多人。以前,也有社会组织提供过类似的服务,但是规模没这么大,涉及范围也没这么广。“这次组织了估计有60多位老人,后面还有零星自己来体验的,估计有百来人了。”
广场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里,社区的热心老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忍不住挥毫泼墨,写下“夕馨小屋”四个字,取自“西新”的谐音,“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是老人对我们自己社区的美好愿景。”缪华锋说。
活动源于身边事,已先后落地武进、钟楼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怎么想到给老人提供这样的服务?基金会负责人王芳告诉记者,对于老人来说,像理发、助餐等之类的服务,都已经比较普遍了,而扦脚这个点子,其实是源于自己的身边事。有一次朋友跟她说起,自己为老父亲剪脚趾甲的时候,发现和年轻人不一样,特别难剪,这才确定了为老人扦脚这个项目。“像我们都觉得困难的事,更别说父母自己做了。”王芳告诉记者。
据悉,该项目于前年启动,通过线上线下发布招募信息,招募志愿者,先期走进了武进区,开展了七八场活动,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去年,活动又落地钟楼区,目前已经开展了10余场,几乎每场都有近百位老人参与。
志愿者主动放弃营业收入,把服务送到社区
收获感动的不仅仅是老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也一样。
王小军是扬州人,有一手扦脚的好手艺。很多年前,他就到常州打拼,先后开了两家扬州足浴店。参加这个活动,是王小军的妻子在网上看到了相关信息,主动报了名。
王小军说,两家店约有二三十位技师,从2017年到2018年,他们店几乎每场公益服务都会参加,每次会抽出七八位技师来到现场。最让王小军感动的一次,是他们为一位90多岁的老人修脚,修完了,老人感动得哭了,一直拉着他们的手说感谢。
王小军说,现在这个季节,他们在店里做一个下午,也能有不少收入,但是既然是做公益,就不会在乎挣钱了。“我们的父母也老了,来的这些老人里,有的一辈子没修过脚,子女又忙,带去足浴店不方便,所以当得知有这样的活动,我们就主动参与,把服务送到社区。”(常州晚报 吴燕翎 图文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