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中午,在雕庄街道采菱公寓爱心助餐点,患有腿疾的张为民大爷一边吃饭一边和社工“抱怨”:因为行动不便,每次来吃饭都要开残疾人三轮车,很费事。“老张您别急,以后我帮您送去。”在助餐点吃饭的70岁居民丁秀珍听到这些唠叨后,放下碗筷,主动承担起送餐志愿者的任务。
在以采菱社区为代表的雕庄街道,志愿服务得到有效整合,打造出了志愿服务循环“生态圈”,使志愿服务“人人、时时、处处”皆可为。
服务更加精准
采菱社区的很多居民都是拆迁安置户,老年人多,向社区求助的事也多:“我家的菜刀钝了,社区有磨刀石么?”“我家空调打不开,社区能找人来看看么?”居民们觉得,搬进公寓楼,有问题找社区准没错。
同时,有热心公益的能工巧匠来社区毛遂自荐:“我是采菱的世居户,虽然退休了,但维修电路的手艺还在,小区里谁家电路有问题,可以来找我。”“我在雕庄街上开了家理发店,小区有老人要理发可以找我,免费。”
居民的需求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导向,针对不同的需要,采菱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档案,根据每人的特长认领公益岗位。社区根据志愿者的年龄、身份、特长等进行分类管理,做到志愿者与志愿活动类型相匹配。为破解志愿服务不专业的难题,雕庄街道对社区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量身定制课程,如采菱社区开设了摄影、育婴、园艺、推拿、烹饪等多种课程,志愿者素质越来越高,公益资源越来越广泛。
服务从小抓起
青少年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群体,但由于课业繁忙,平常很难抽出时间,志愿服务集中在寒暑假等节假日。为此,采菱社区制作了志愿服务手册,根据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长进行登记。每次活动后,社工会将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长换算成积分,在册子上做好登记、盖上公章,完成公益记录。公益记录不仅是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的精神证明,也是志愿者兑换物质奖励的凭证。
在采菱社区的换客空间,经常有青少年志愿者拿着积分来换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居民、志愿者通过旧物改造、手工编织等制成的。空间的物品可以购买,也可以用积分兑换,由此孕育了志愿活动专有账户,在传递健康环保生活理念的同时,为志愿者激励和回馈提供了物质保障。
服务由点到面
传统的社区志愿服务往往集中在点上,如社区计生条线活动就是计生宣传专场,安全生产条线活动就是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站活动就是广场量血压、测血糖。
雕庄街道向辖区各企业广发“英雄帖”,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发展爱心企业,成立志愿服务联盟,搭建开展志愿服务的平台,结合企业商家自身优势,给辖区居民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去年起,街道在雕庄各村(社区)推出“公益5号集市”,集市上,艾灸体验、口腔健康、中医推拿、爱眼护眼、法律咨询、专业理发、磨洗剪刀、量血压测血糖等活动如火如荼,赢得不少居民点赞。2018年至今,“公益5号集市”活动开展了15场,受益群众2万人次。(常州日报 童华岗 夏婵婵 张露文 郭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