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拖着两条残腿,他辛苦寻访志愿军故事
发布日期:2019-04-03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听着烈士的故事,那一幕幕悲壮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不管过去多少年,烈士的精神应该被传颂。”66岁的溧阳人任建中最近在忙一件事:拖着两条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的腿,寻访溧阳当地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亲属,记下他们壮烈牺牲的故事。他希望这些故事能被人们记住,让人们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任建中生性豪爽,古道热肠,是溧阳当地论坛有名的“平陵一哥”。他曾在企业工会工作,爱好摄影、写作、美术。今年3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溧阳当地有一位叫耿孝山的志愿军烈士,牺牲时年仅30岁,与抱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是同一营的战友,杨根思是连长,他是副连长,两人在同一个阵地上牺牲,牺牲的经过同样悲壮。他很受震撼,身边有这样一位英雄,他不但从未听说过,问遍熟人、朋友,也都说不知道。
  “究竟还有多少烈士是我们不知道的?那场战争过去60多年了,烈士的名字和事迹不应该被忘记。”任建中下定决心,要寻访溧阳籍志愿军后人,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因为经常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任建中的朋友多,他委托朋友四处打听,到退伍军人安置部门了解情况,上网搜寻全国各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寻找线索。他告诉记者,根据他的寻访,溧阳当年共有4436人参加志愿军入朝,牺牲212人,堪称是全国牺牲人数最多的县之一。
  牺牲时,这些热血男儿大多年仅20多岁。“他们有没有后人?后人是否了解他们的故事?”任建中开始寻访。每天一大早骑着电动车出门,因为腿脚不便,而不少志愿军后人住在比较偏远的山村,每寻访一户都很不容易。不少志愿军留下了遗腹子,更多人没有留下孩子,任建中只能寻找他们的直系亲属,了解他们的故事。每找一个人,花上三四天时间,打上几十通电话是常事。
  家住溧阳溧城镇的徐国良已经76岁,父亲徐德胜牺牲时,他还没有出生。那是1953年7月11日傍晚,徐德胜和同乡战友小高奉命把两箱弹药送往前沿阵地。这时,一架敌机发现了他们,向他们俯冲而来。徐德胜看到不远处有个池塘,高声喊小高说:“快,扔掉弹药箱跳塘!”小高飞身一跃跳进了池塘,几乎同时,敌机的第一枚炸弹在徐德胜的身边爆炸,把徐德胜的两条大腿炸飞了。为引开敌机保护战友,他奋力向水塘的反方向爬去,敌机掉头对准他又扔下了一颗炸弹。等到小高哭喊着从水里爬出,他发现,战友连一根头发丝都没留下。
  “这是小高退伍后来到我家,跪在我爷爷面前讲的。爷爷后来讲给我听,所以我从小就知道父亲牺牲的详细经过。”徐国良说,父亲入伍时刚结婚不久,母亲也才刚怀上他。
  在不断的寻访中,任建中听到了许多壮烈的场景,曾经耳熟能详的志愿军故事,如上甘岭战役、奇袭白虎塘、金城反击战等更加生动鲜活起来。“这些牺牲的溧阳志愿军的名字,或许不被人熟悉,但他们的精神应该被铭记、传颂。”任建中动情地说。
  60多年前的凯歌入伍,成为牺牲烈士与家人的悲壮离别,让任建中时时被感动:他们中有的是独子,有的已经参加工作,有的刚刚结婚,有的妻子刚刚怀孕……一腔热血为国为家,他们牺牲性命。他们的家人、后人虽然悲痛,但仍坚强地接受现实,从来不提过分的要求。
  徐国良已经中风。说起父亲,他说,父亲的坟是衣冠冢,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在西山烈士陵园给父亲立块碑。而这,是任建中寻访的志愿军亲属共同的心声。
  “因为有了前人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任建中说,他目前已经寻访了30多位志愿军亲属,下一步,他要寻访还健在的志愿军,力争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读到,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芮伟芬 图文报道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