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批“新时代常州好少年”评选日前揭晓。他们分别是:朱林中心小学六(2)班张婷、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五(5)班范淑媛、武进区实验小学三(11)班杨可心。
张婷:自强胜病魔
2002年,张婷降生,一家人为之开心快乐。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没过上几年,一纸检查报告犹如一声巨雷震惊了这个幸福的家庭:小张婷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张婷的记忆中,有五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尽管极不喜欢医院里那股消毒水的气味和那压抑的氛围。但她从不哭闹,也不抱怨,更多的是安静地等待,甚至在抽骨髓时还笑着安慰妈妈:“我不疼,妈妈别哭。”
每次到医院抽骨髓体检,都是一次痛苦的考验。有一次,竟花了20分钟也没能抽出骨髓,疼痛难以承受,她却一言不发,只有泪如滂沱大雨般滴在床单上,两只小手把崭新的床单都给抓破了……医生问她为何这么坚强,张婷回答说:“我想快点把病治好,可以去学校上学!”
顽强的意志,终于战胜了病魔。12岁那年,张婷如愿以偿踏进了学校的大门。
社会的关爱,温暖着张婷。小小年纪的她,懂得感恩,她愿将自己的爱传递给更多人。在同学心中,她既是一位大姐姐,更是一位公益热心人,不管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热情之手。遇到同学学习上有困难,她会主动帮助;看到教室里有垃圾,她就随手打扫……在她的带动下,班里关爱集体的同学越来越多。
张婷还是一个特别懂事乖巧的孩子,从不乱花一分钱。父母想为她多添置一些衣服,她总是笑嘻嘻地说:“不用,够穿就行。”
范淑媛:十岁支教娃
作为中队长的范淑媛(上图前中),爱中队,更爱同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她的座右铭。学习上只要有同学向她请教,不管多忙,她都会停下自己的事,耐心地讲解,直到同学弄懂为止。
范淑媛还是格桑花西部助学活动最小的志愿者。她两次跟着妈妈,自费到青海玉树支教,教藏区孩子一些小才艺,还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下身边发生的故事。她的日记《跟着妈妈去支教》被《中国教育报》刊登,其日记集《愿做一朵格桑花》于2018年11月底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年寒假期间,范淑媛成为国际义工的一员,去泰国清迈,走进当地孤儿院,向异国孩子传播中国文化,一起做中国游戏,同享一片蓝天。
4年多来,范淑媛先后获校“三好学生标兵”、天宁区“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少儿组金奖,在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获银奖,在江苏省“放飞梦想”绘画比赛中夺得一等奖。
杨可心:醉美“小青衣”
受家庭熏陶,杨可心幼时投身梨园,多年苦练,现已是武进地区颇有名气的“小青衣”。
她在2015年7月“童心接力中国梦,中华文化我传承”江苏省少儿曲艺比赛中,获特别表演奖;2017年4月江苏省第六届戏曲票友大赛,获少儿戏曲组演唱奖,同年8月第六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夺得二等奖,并获“中国京剧优秀小票友”称号;2018年5月第十九届安徽省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获业余组金奖;2019年2月梅兰芳全国少儿京剧大赛,获儿童组金奖……杨可心一连串的奖项背后,是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上幼儿园时,杨可心就开始拜师学艺。记忆最深的,是在安徽淮南学习京剧的经历:因时间有限,每天从早到晚课程排得满满的,上午练功练唱,下午练唱练身段,晚上还要看书做作业。练功时,老师要帮忙掰腿拉韧带,杨可心虽然疼得龇牙咧嘴,泪流满面,但仍咬紧牙,坚持学,绝不退缩。
舞台上,她是一位“小青衣”;舞台下,她又是一位好学生。杨可心十分珍惜自己的校园时光,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年年成绩名列前茅,每学期都被同学们推选为“新三好”。
回首自己学习京剧的历程,杨可心说:“我要一直努力下去,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小青衣,在京剧舞台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文明 谢韵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