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不让绝活成绝响,点赞常州非遗“抢救工程”
发布日期:2019-06-10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7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浙江象山举行,集中展示近年来国内非遗社会记录和抢救性记录方面的成果,通过影像手段让人们了解和认识非遗。
  记者了解到,影像展上,由常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承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松纯——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综述片从全国260部多门类影像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围影像展的5部非遗抢救性记录综述片之一。这是自2017年常州非遗抢救性记录经验被文化部作为范例向全国推广之后,再次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肯定。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常州连续数年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工作,与时间赛跑,避免绝活成绝响,在全国尚无成熟模板可参照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非遗抢救性记录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
  与时间赛跑,记录“守艺”情怀
  2015年,文化部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要求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建立传承人专题资源库,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纪录片,进行公共传播。
  市文化馆馆长沈红球介绍,在全国各地都在自行探索的情况下,常州及时制定了抢救性记录工作整体方案,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于2015年底启动该项工作,通过视频采集、录音、拍照、文字记录等方式全面记录传承人绝技,同时深入传承人工作生活,挖掘非遗文化渊源。
  2016年,97岁的锡剧传承人吴雅童、77岁的常州吟诵传承人秦德祥先后因病离世。所幸常州抢救及时,对两位老先生技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其中,常州吟诵秦德祥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由于完成质量较好,代表江苏省上报文化部,获得了来自国内、省内专家的点赞,被文化部作为范例向全国推广,《人民日报》也专题报道了常州做法。
  不仅留存、记录,更做到研究和探寻
  作为禅宗唱腔的“活化石”,天宁寺梵呗的唱诵韵味保留着1500余年前的齐梁遗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16年江苏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名单,当年89岁的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传承人松纯被列入其中。2017年4月,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正式启动天宁寺梵呗记录工程。

天宁寺梵呗记录工程的摄制团队拍摄天宁寺档案馆工作人员修复古籍
  这项工作极为复杂艰巨。项目负责人、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期介绍,和其他非遗项目相比,梵呗项目有其特殊性。它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遥远,同时涉及宗教、音乐、古汉语、梵文多个领域,而宗教音乐在国内也属“高冷”门类,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屈指可数,寻求学术指引十分艰难。同时梵呗与汉传佛教的源流、与常州的文化历史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项目越深入,牵扯出的信息量越大。更令项目组进退维谷的是,项目开机后不久,松纯大和尚于2017年8月18日圆寂,由于身体原因,之前未能配合摄制口述史内容。
  “项目分为实践片、人物口述片、传承教学片三部分。”负责项目采集摄制的常州千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缪波透露,团队在启动前就查找了大量文献资料,做了细致方案,预先研判可能遇到的困难。项目启动后,摄制组摄录了松纯长老所有出场的法会、重要活动;采访了松纯长老的多位弟子、师兄弟,走访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周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等专家学者。特别是2017年5月18日,第六届常州佛教文化(旅游)节暨天宁宝塔落成开光十周年庆典活动之际,松纯大和尚作为天宁禅寺梵呗唱诵代表性传承人,亲率弟子为观众献演的《天宁禅寺梵呗唱诵》,其完整记录得以采集。
  项目组成员逯东在项目启动之初就驻扎在天宁寺,与僧人们一起早课、吃斋,围绕梵呗相关的人、事、物进行密集记录,还花了几个月时间梳理了天宁寺资料库的磁带、CD、VCD等资料,并整理为数字化形式。
  项目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做到了留存、记录,更开展研究和探寻。“大量的佛教经文使用繁体字印刷,因此资料片均采用繁体字输入文本和字幕。仅仅将天宁寺早晚课唱诵所用一万多字木刻繁体字、异体字经文手工输入电脑就花费两周多时间,工作人员必须通晓繁体字、异体字的通假和异变,工程量之大、难度之高,非其他项目所能比。但通过该项目,我们发现了天宁寺与中国历史多个重大事件相关联的不少资料。”逯东说。
  经过对综述片的12次修改、半年多的打磨,2018年9月20日,天宁寺梵呗记录工程项目基本完工,整个项目共采集视频资料数量达2TB,文字整理超过13万字。
  形成常州经验,建立全市非遗抢救性记录数据库

  常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包括松纯(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吴雅童(锡剧)、秦德祥(常州吟诵)和徐秉方(常州留青竹刻)、杨兆群(金坛刻纸)、金松群(常州梳篦)、欧阳洪福(金坛直溪巨龙)、任球生(溧阳蒋塘马灯舞)、叶莉莉(小热昏)、王浩平(金坛封缸酒)、姚汝明(金坛抬阁),前3位传承人已辞世。

6月7日至9日,常州非遗集和常州非遗精品展在青果巷举办,常州梳篦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
  “目前,秦德祥、吴雅童、松纯、徐秉方4位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已经完成,金松群的抢救性记录工作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市文化馆馆长沈红球介绍,常州的目标是通过这一工程建立全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数据库,并逐步拓展到省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连续多年的抢救性记录实践,常州总结了一套可供借鉴的经验。“简要来说,就是把握好团队组建、内容把控、后期跟进三个环节。”沈红球介绍,4年前,全国各地都在摸索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有的将经费一次性打包,有的靠自己的力量拍摄,可以说各显神通。而常州从组建工作团队开始,就严格规范工作流程:经前期调研,采用邀标方式选择在本市行业内有影响和经验的摄制单位参与投标。摄制团队是拍摄影片的行家,但未必对非遗了解深入,市文化馆为此委派相关负责人领衔负责成为专业指导,同时每个项目还配备了专家学术团队。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开展小结,邀请省内专家参加讨论会,对拍摄思路、其他城市的好做法进行探讨。此外,非遗抢救性记录的核心是人,常州并非仅仅拍人,而是把人放在项目中来体现,把人和历史、本地文化相结合。
  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场非遗活动亮相青果巷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了,为了让更多市民关注非遗、了解非遗,6月7日至9日,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非遗保护中心、市非遗促进会、青果书院承办的“我们的节日——常州非遗集”和“非遗传承,你我同行”——常州非遗精品展在青果巷的青果书院举办。

6月7日至9日,常州非遗集和常州非遗精品展在青果巷举办,市民参观糖人糖画、梨膏糖、端午香包的制作过程。
  “我们的节日——常州非遗集”分为体验区和售卖区两大区域,在体验区,络绎不绝的游客听着小热昏迎宾曲,参观金坛面塑、糖人糖画、梨膏糖、虎头鞋、端午香包的制作生产过程。此外,售卖区的郑陆脚踏糕、常州萝卜干、常州芝麻糖、焦店扣肉等非遗产品也吸引了众多市民。
  在常州非遗精品展的展厅里,汇聚了金坛刻纸、留青竹刻、常州梳篦、猛犸牙刻、乱针绣、龙泉印泥、常州烙画等重点非遗项目的大师精品,活动期间,还有非遗大师亲临现场作互动展示。
  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次活动,将传统节日、历史街区、非遗文化三方面结合,诠释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同时,市非遗保护中心还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挖掘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传播非遗文化的潜能。(本版文字 时立群 刘琪 刘懿  本版图片 夏晨希 部分图片由常州市文化馆提供)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