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早,徐莉和女儿李姝含都会从清潭的家中出发,一起步行半小时,到达西横街星妈童书馆。这时候,书馆墙上的挂钟总是差不多指向9点——离开馆还有1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暑假,作为这家公益书馆馆长之一的徐莉和女儿早已达成了默契,每天母女二人都是最早来到书馆,开窗、擦桌子、整理书柜……“从2014年书馆开馆的那个暑假开始,我就跟着妈妈来做小图书管理员,直到现在,已经第6年了,每个暑假我都来,天天和妈妈一起上下班。”把这个公益活动,坚持6年,是如今13岁的李姝含最骄傲的事。
暑假里,孩子的每一天:
书馆开了6年,她就当了6年的暑假“管理员”
“面对小读者,我会不自觉露出微笑”
上周六下午1点半,李姝含坐在星妈童书馆入口处的工作台前,开始为大家提供借还书服务。即使是暑假,双休日仍是书馆最忙碌的两天,等人少一点,她也会抽空去对面妈妈的办公室里,做一会儿作业。
有时候,李姝含也会给来书馆的小年龄段的孩子们读读故事。“女孩子最喜欢公主的故事、跳舞的故事,比如那本《大脚丫跳芭蕾》,她们百听不厌。男孩们总缠着我讲恐龙。很多时候,一开始我只是为一两个孩子读,可读完抬头一看,已经有一群小朋友围在了我身边。”李姝含说起这个,脸上流露出她形容为“慈祥”的表情,“有好几个小朋友,都是在还没上幼儿园时我就给他们读书,现在都上小学了!我是看着他们渐渐长大的。”
经常在书馆里讲故事,练就了她和小朋友们打交道的特殊功夫,“现在我一走进书馆,面对小读者,都会不自觉地露出微笑。”李姝含笑了,她觉得这是“职业习惯”。
第一次遇见的小读者,下一次都能报出会员号和名字
在妈妈徐莉眼中,在书馆“上班”的女儿,心思细腻,有服务意识:“丫头在书馆前台帮助借还图书,第一次遇见的小读者,下一次都能清楚报出对方的会员号、小读者的名字,让大家很有亲切感,也可以看到她的用心。”
而在李姝含眼中,妈妈工作时的热情、细致,也给她很多启发:“每周书馆都要组织活动,有固定的‘星妈主题故事会’,不定期的‘家长课堂’等,我妈妈主要负责这些活动的准备工作,写报名启事、做好报名统计、布置场地等,她总是有条不紊,耐心周到,我有时候也会帮她,但我感觉自己更适合做体力活啦!”
梦想是长大以后当图书馆馆长
“6年前,我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当图书馆馆长,现在仍旧没有变。”李姝含说,“每天整理书,非常有成就感。”她的“办公桌”上,放着妈妈最新推荐给她看的书——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
即便现在李姝含已经上初中了,母女俩的亲子共读也从来没有中断。“小时候是我读她听,现在是我们一人读一段。”每天睡前半小时,在床头开一盏小灯,就是她们最温馨的共读时间,最近的共读书籍是《苏菲的世界》。
“丫头这几年在书馆的时间越长,对书的感情、对书馆的感情与我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徐莉说,“每次我们俩值班离开书馆,她都会主动检查空调开关,电源开关,最后离开的时候,还一定要让我把锁门的任务交给她。”
妈妈说亲子关系:
我为什么让孩子参与我的工作
我的孩子我最了解,所以我带在身边慢慢来
李姝含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孩子,课间是“风一样的女子”,喜欢和男生在操场上追逐奔跑;她也有点小娇气,遇到不开心的事,常常掉眼泪。我想我的孩子,只有我最了解,所以我带在身边慢慢来。
6年前,最初到书馆,李姝含也没有立即做一些整理打扫的工作,最开始她只是跟着我一起到书馆上班。特别是暑假,她有更多的时间,所以每天都和我一起上下班。
书馆很静,那时候,她就坐在我边上看绘本,她也不去那些书架上拿书看,她看的是小读者们还回来的书,她不挑,就这样一本一本看。
慢慢地,看完的绘本,我就带着她一一放回柜子里。这样她开始知道了书柜的布局和书的摆放位置。也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不知何时开始,她已经可以帮我做书籍分类和整理书柜了。
每天一起按部就班地工作,带来规律感和幸福感
我为李姝含整理的照片,是按她每学期的学习生活归类的。现在再来翻阅她五六年前的照片,我发现影像上记录最多的是她和同伴、她和小朋友一起读书的场景。
她在书馆当“故事姐姐”,也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她的玩伴就是前来借书还书、看书的小伙伴,不分年龄大小,不分男生女生。她开始给比她小的孩子们读读绘本,慢慢也就成了“故事姐姐”,并没有刻意。
现在是暑假,我们书馆工作人员大家轮流值班,本来是一天隔一天,我和姝含就不愿意,我们要每天来,因为我们觉得这样就不会和书馆读者有疏远的感觉。每一天按部就班去工作,能给我们带来那种安定和踏实的规律感,幸福感。
你在说的和做的,孩子都能感受到
现在,李姝含上初中了,家里长辈说,这么大孩子了,可以自己坐车上下学,也要锻炼锻炼。听到这样的建议,我通常笑笑,不强调不反驳,长辈们的关心也是对的,但其实,我们母女倒是很享受每天这一路的互相陪伴。
我记得上学期有一天,我们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遇到一对母子,儿子从学校走出来,妈妈还没有开口说话,只听小男生直接对妈妈说:“今天在学校老师没有批评也没有表扬我,家庭作业也不多,好了,你可以出发了!”随后,母子俩就骑着电动车离开了。这一幕,当时让我和李姝含看呆了。
前几天,李姝含和我聊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她说:“她的父母虽然各自事业有成,有两家公司,但是他们给我同学的陪伴太少了!就像妈妈你和我这样的聊天,他们是没有的。”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心头一暖,原来你在说的和做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徐丹 图文报道)
记者手记
让孩子享受到丰盛的人生
徐莉和李姝含母女一同工作的故事,让我想到台湾作家蔡颖卿的那本《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
在书中,作家这样诠释亲子教养中同谈工作的意义:“从她(作者的大女儿Abby,编者注)与妹妹小时候开始,我就不曾把‘读书’当成一种特别的活动。它总是被我统称为‘工作’。我把做功课的方法与工作习惯相提并论;把整理一个脏乱的厨房用来比喻厘清一门功课困境的要领,希望她们能举一反三,不要当成绩顶呱呱的书呆子。”“我每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反省,或遇到特别的心情时,就与她们分享。”
将孩子的学习,不管是书本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习得,都当作他们的“工作”,完成一学期上学工作后,假期和妈妈继续参与生活中的工作——这与当下不少父母只关注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让孩子多匀出时间进行书本学习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慢慢学会独立,却常常忘记独立背后相信自己能做好的信心和完整的经验,是需要从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收获的。
“我是怎么合理分配有限的工作时间的”“我今天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我是这样解决的”……家长可以试着和孩子们谈谈这些,当然,如果有人要说,自己对工作思考很少,或者工作没什么好谈的,那可能是我们大人首先要精进好自我的问题。
“一个人如果知道怎样去工作和怎样去爱,知道怎样为自己所爱的人工作和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就可以享受到丰盛的人生。”蔡颖卿在书中这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