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期间,上海东华大学的一些大学生并没有回家,而是乘高铁来到溧阳市灵芝爱心小院,在院长朱玲爱的带领下,走村串户宣传养老公益事业。
朱玲爱,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在历经贫穷饥饿、车祸致残、日夜打工后,43岁时创建了一家农村养老院,并探索出了以公益、互助为核心,组建志愿者团队,盘活农村闲置空田和空房的农村养老“三合一”模式,并于今年投入试点。
今年49岁的朱玲爱是安徽郎溪人。因父亲过世得早,她家生活贫困,她带着两个妹妹趴在小学教室门外上了三年学。1995年,朱玲爱嫁到溧阳社渚木岗村,她的丈夫是二级残疾,她的公公患有脑中风,常年卧床,家里的重担都压到了她一人的肩上。
2004年,朱玲爱亲戚家的一名老人想去敬老院,被拒收后遭到子女的厌弃,失去了安身之所。朱玲爱主动找到老人,表示愿意把他接回家中照顾。“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思考:农村养老为何困难重重?为何老人会遭到子女的厌弃?为何老人们之间不能互帮互助?”一个模糊的概念在她脑海中慢慢形成。
在照顾老人的3年中,朱玲爱逐渐产生了开一家养老院、照顾更多农村老人的想法。可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她遭遇了一场车祸,右手多节手指粉碎性骨折,落下残疾。在恢复的过程中,投身农村养老事业的念头在她心里越来越强烈,但家里经济并不宽裕,缺少启动资金。为此,她只身外出打工,一天打三份工,右手无力就用左手……
2014年,朱玲爱终于和家人一起创建了“灵芝老年关爱之家”,经过5年的发展,关爱之家逐渐成为集公益、爱心、养老、助残于一体的“爱心小院”。朱玲爱家庭被授予“溧阳最美家庭”,她本人被授予多项荣誉。今年3月,央视“向幸福出发”节目组给她发来了参与节目的邀请。
回忆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朱玲爱百感交集。农村老人大多没有养老金,有些甚至支付不起养老院的费用,“有的老人2年没有支付费用,我不忍心赶走他们,依然留在身边照顾。” 朱玲爱说,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她也只按照最低标准收费。起初,养老院只有朱玲爱一个护工,随着收治的老人越来越多,她必须聘请护工,这样一来,护工工资、房屋水电……2017年,养老院经营陷入困局,家人开始质疑,希望她把养老院关掉。朱玲爱开始反思,独自来到常州学习,在跑遍常州大大小小的社会公益组织后,她渐渐意识到,之前足不出户搞养老的方式是不对的,应该借助社会公益的力量。
在常州,朱玲爱结识了王德林等常州公益名人,他们对她的精神非常敬佩,还主动与她探讨养老事业,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回到溧阳后,朱玲爱结合多年的经验,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农村养老“三合一”模式。
“三合一”模式,不是市场化的“你收费我交费”的利益模式,而是互助共赢养老与创业的链接。即针对没有养老金的弱势农村老人,和城市喜欢自由化养老的老人,通过团结农村弱势群体,引导他们之间互帮互助;盘活农村闲置的空田和空房,组建农村志愿者团队;带动城市居民下乡,打造互助互动的未来养老村。目前,朱玲爱正在谋划模式试点“一号小院”,入住小院的老人只需支付部分租金,就能享受到饮食、医疗、文化全方位的照顾,每年还能外出旅行。目前,已有6位老人申请入住一号小院,其中2位来自城市。
“我已下定决心,这辈子都将奉献给农村养老事业。” 朱玲爱说,一旦农村养老“三合一”模式试点成功,她将把模式推广到更多农村地区,为农村养老事业探索更多可能性。(小波 黄洪明 任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