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顾鼎武走进房间来到病床前,66岁的陈来兴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笑容。4年前他因突发脑溢血住进这里,越来越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而顾鼎武就是他在鼎武康复医院里的“儿子”。
像陈来兴一样把顾鼎武当成自己孩子的,还有20年来在这里养老的8000名老人。
尽管鼎武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家连锁机构、600多名员工、集医养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集团,但作为掌门人的顾鼎武只要不外出,每天总会到老人们的身边看看,帮老人擦把脸、给老人喂口水、为老人送一声问候……顾鼎武真正把在这里养老的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
一颗爱心,奉献农村养老事业
出身中医世家的顾鼎武是个“70后”,临床医学科班毕业后,1993年,他进入我市一家三甲医院从医。
“当时收入很不错,小日子过得也很滋润。”顾鼎武说,“我主要是医治疼痛方面的病症,会接触到很多老年人。”风湿病导致的关节严重变形、年纪大走不稳摔成骨折……这些老年患者顾鼎武接触的太多了,很多老人都是小病成大病,大病又拖成绝症,甚至已经到了不能走动的地步,才被送到医院。
这些老人大多数来自农村,含辛茹苦一辈子,不到病痛无法忍受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他们不会轻易去医院,更谈不上养老。种种景象触动着顾鼎武,他下决心要尽一己之力为农村老人打造一个幸福的晚年。
1999年,顾鼎武决定放弃安逸的生活辞职创业。他先回到老家圩塘开了家诊所,同时筹办老人养护机构。
顾鼎武遇到的阻力首先就是家人的一片反对声。因为囿于农村老人辛劳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养老观念淡漠。当时不少乡镇敬老院、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高达40%—50%,而且农村养老院本来收费就不高,私人去办必亏无疑。而他准备投入建设养老院的100万元资金,以当时的房价可以买下圩塘半条街的店面了。
但是,顾鼎武知道,各大医院都接受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病人不可能一直住在医院接受康复护理,尤其是农村老人。而这样的老年病人又非常需要专业的康复护理来缓解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抱定造福农村老人的信念,顾鼎武义无反顾启动了全市首家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选址、租地、建房,经过3年的努力,拥有120张床位的圩塘康乐中心正式开业。
这年,顾鼎武26岁。
他自己选定的这条路一走就已是20年。
一种尝试,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决心下了,方向定了,怎么才能让农村老人以及更多的老人住得起养老院,同时又能保证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现实问题摆在了顾鼎武面前。
答案就在实践中。
医生出身并且一直用专业技能服务老人的顾鼎武发现,医养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也是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养老收入的不足可以靠医疗收入适当弥补。
顾鼎武亮出了一笔账:2018年,在圩塘康乐中心大病房入住老人一天的护理费10元、床位费15元、伙食费12元。入住的老人一个月最少也要承担1110元费用,对于大多靠基本养老金养老的农村老人来说,这笔费用主要靠子女支付,短期还能承受,长期则是一个不轻的负担。而对养老机构来说,100个老人也就10万多元,不要说盈利,维持正常运营都不可能。唯有发展医疗事业,用医疗创造的效益来维系养老机构生存,保障老人安度晚年有个良好条件。
正是沿着这条思路,顾鼎武于2006年启动了新大楼的建设,规划设计了360张床位;2007年6月,新大楼投用后,他向行政主管部门正式申办医疗机构;2008年,获得医疗许可证,鼎武康复医院正式成立,并于2009年被列入医保定点单位。
医院与养老机构同时运营,重点打造的特色专科自然也契合养老的需要:疼痛专科、老年体检、血透中心等,不仅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效益,更让入住在这里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医疗收入补养老短板,医疗是不是很赚钱?顾鼎武摊出了另外一笔账。
鼎武康复医院2009年门诊人次11.2万,盈利约150万元基本投到了养老康复事业:聘医生和护工,买仪器和设备,改善硬件设施,让养老房间有电视、能上网,呼叫系统、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医生一般都不太愿意到民营医院工作,更不喜欢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为了吸引高水平人才为老人服务,医院开出更高的薪酬,同时加大投入自己培养人才。常州卫校毕业的李娟2005年入职后,读完了大专读本科,已经从护士成长为疼痛科的主治医师,并担任鼎武康复医院副院长。一些医学院本科生毕业后现在也主动来鼎武工作。
本着一切为了老人的信念,顾鼎武在医疗领域也最大程度惠民。他于2016年2月份起自觉对标公立医院,对复方丹参片、复方芦丁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39种常用心血管病的药品实行零差率。对于医生、护士的考核也从来不是医疗经济指标,而是考核医生、护士服务患者的人数和患者的满意度。
“我测算过,一个入住老人一年可以带来100人次的人流量,只要有好口碑就可以赢得效益。” 顾鼎武说。
顾鼎武的成功实践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近年来省市相关部门把现场会开到这里,省委研究室也专题前来调研,总结养老医养结合的经验。
好口碑赢得当地政府的信任,周边乡镇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三无老人”送来托养。2010年10月,新北区薛家镇政府将新建的敬老院和30多名“五保老人”交给其托管,接手后,顾鼎武经过一年多的装修改造和人员设备配套,形成了400多张床位的爱心护理院;2011年,春江镇政府也把镇办敬老院和70多名“五保老人”交给了鼎武。
一个追求,营造“如家”养老文化
如今,鼎武集团10家医养结合的护理机构,拥有床位2000余张,已覆盖常武地区。
规模大了、服务老年人多了,顾鼎武却始终不忘初心,把给老人提供家一般温暖的养老和康复服务作为孜孜追求,着力营造一个“如家”的养老文化。
生于1918年12月18日的曹金妹是鼎武医院最高寿的老人,在她百岁生日当天,顾鼎武带着医护人员一起为她祝寿,老人身上红色盛装映着红色的“寿”字,笑得合不拢嘴。顾鼎武亲手切下生日蛋糕送到老人的嘴边,老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的感受让老人们在养老同时,有了情感追求。杨炳兴和张祥英两位孤老就是在这里喜结连理的 。
杨炳兴是家中老大,因为兄弟多他很小就做工养家,一直没有结婚,2009年住进了圩塘康乐中心。张祥英40多岁没了丈夫,唯一的女儿也夭亡,2006年被政府安排到康乐中心度晚年。他们俩在康乐中心相识、相伴,2017年10月31日登记结婚。老人结婚后,顾鼎武特意关照为他们分配了夫妻房,配了床、橱柜、桌椅和电视机,康乐中心还给他们办了简单的婚宴。现在两位老人相互照顾相互依靠,沧桑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他们的美满小日子,惹得孤老顾才方也动起了“有合适的,我也找一个”的心思。
把鼎武康复医院当成“家”的不光是当地农村老人,甚至还有千里之外的外国老人。
2010年,一位年近九旬的希腊老将军在上海参加活动时不幸跌倒,造成了全身关节僵直,四肢失去活动功能。他的儿子当时是天合光能的合资外商,慕名将老人送到圩塘康乐中心,经过3个月的精心康复治疗,老人不仅能坐起来,手也能动了,后来经挽扶还能站起来。康乐中心为老人配了护理员24小时陪护,他喜欢吃西餐,就专门制定了西餐菜谱,顾鼎武还经常送他巧克力、红酒。到了圣诞节,医生、护士一起为他过节。后来,老人的儿子回国了,老人却不肯离开留了下来,一直到2017年走完生命最后一刻。
在顾鼎武的影响下,集团每一位员工都养成了习惯:把老人看作自己的长辈,把养老机构打造成老人们温馨的“家”。在这里养老的老人不仅有顾鼎武这一个“儿子”,而是有了一群像顾鼎武一样孝顺体贴的“儿女”。
看着康乐中心一个个或眉开眼笑、或舒心安静的老人,顾鼎武更加坚定了他的前进步伐:再用10年时间,开办100家连锁机构、发展100个合作伙伴,让更多的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人安享晚年。(张政 周瑾亮 辛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