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他是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点滴温暖藏在心间的“家里人”;办案时,他是连夜蹲守、千里追凶,伏击、抓捕、审讯样样拿手的破案小能手;生活中,他也是热情开朗、走到哪儿笑声就在哪儿的“人气王”。他,就是新丰街派出所民警郭常武。
郭常武,27岁,2014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天宁分局新丰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兼刑侦办案民警。工作以来,他以热情高效的服务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群众赞扬和信任,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赞许,先后获个人嘉奖3次,获评市局“最佳社区民警”提名奖1次,社区之星2次,收获锦旗20余面。
90后社区民警
开始“常”驻社区
郭常武所在的斜桥巷社区位于天宁区城中心,辖有5个小区、4所中小学校,城中村小巷错综复杂、人员流动性极大,治安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
2015年8月,郭常武成为社区民警后,为了尽快掌握辖区治安状况,熟悉居民信息,放弃大量休息时间,一头扎进了社区,开始入户走访。
很快,郭常武发现,城区中心的住宅小区白天多数无人,有的即便家中有老人看家也常常敲不开门。针对这种情况,他采取弹性和循环式工作方法,白天在社区内巡逻,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到居民家中走访。有居民家中无论白天和晚上都经常无人,有时楼上楼下跑四五趟也见不到人影,于是他逐个分析琢磨出白天看窗、晚上看灯的方法,一旦发现白天窗户开了或者晚上灯亮了,赶忙前去敲门,出了这家到那家,一忙就是小半夜。
为了将入户核查的情况记入脑中,他按照自己绘制的社区平面图,一有空闲时间,便逐个练习熟悉每户的基本情况。三家村、斜桥巷、东、西狮子巷是4个老小区,门牌编号较乱,外来租住人员较多,他开动脑筋,建立了以社工、楼长为成员的信息员微信群,每有“生面孔”入住,总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及时上门登记,提醒办理居住证。
“武”能破案擒罪
深耕社区守护平安
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稳定是公安机关的职责,作为所里的青年骨干,郭常武承担着社区和打击犯罪双重压力,他坚持以警民联系点为依托,善于从群众工作中挖掘违法犯罪线索。
2017年5月的一天傍晚,郭常武在斜桥巷开展入户走访中,发现居民陆某面色苍白,瘦骨嶙峋。询问中了解到陆某常年待业在家无正当职业,且在交流过程中神情恍惚,注意力不集中。之后,他又连续走访周围多家居民,侧面了解到陆某平时深居简出,接触人员复杂。当天晚上,郭常武便将涉嫌吸毒的陆某传唤到派出所,其尿检结果呈甲基安非他命类阳性,后陆某被处行政拘留15日并强制隔离戒毒2年。
2019年初,斜桥巷小区发生多起盗窃电动车案,涉案价值较高。斜桥巷社区大多为老小区,物业防范力量薄弱,犯罪分子肆无忌惮。郭常武得知此事后,迅速召集楼长、保安开会,明确楼长负责本单元盯梢、小区保安负责小区内巡逻发现。他自己则调取现场周围监控,在仔细查阅30多个小时的监控资料后,终于锁定一名身着深色夹克的嫌疑对象王某。仅用了短短一天时间,案件就得以告破。据交代,这名嫌疑人先后作案5起。
“情”能暖心解民忧
消除矛盾化解隐患
警务室是派出所的“前沿哨所”,是连接群众的纽带,是公安机关的服务单元。郭常武以警务室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工作。
“有时候,我们民警的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张椅子,一杯茶,就能让老百姓感到暖心。”小郭就这样,在自己的这片“责任田”里,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辖区一小区一位年逾七旬的居民患有精神疾病,且日常无人照料且缺乏监护,他唯一的监护人又远在国外。因为沟通不畅,这位居民经常引发邻里矛盾。用郭常武的话说,就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但效果都不好。
郭常武详细了解情况后,专门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晚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争取周围邻居的谅解。同时,马不停蹄联系该居民身处国外的监护人,获得其授权委托,最终顺利将其送至医院进行治疗监护。那段时间,小郭几乎每天都要打很长时间的越洋电话。
事情解决后,该小区某栋楼甲单元的居民给郭常武送来了锦旗,对其“忧民之所忧”的敬业态度表示深深的感谢。
“这起持续了近一年的纠纷,最终得以解决,很多安全隐患得以消除,小郭功不可没。作为一名90后的社区民警,社区基础工作这么扎实,十分难能可贵。”新丰街派出所社区副所长李桂林说。(荆轩 莫国强 汪磊 图文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