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这个咖喱鸡丁的颜色也好看!”11月5日,在红梅街道润德半岛小区12幢的活动室,20多人围着来缘大酒店的厨师长。只听油锅滋滋响,阵阵香气便扑鼻而来。这是锦绣东苑社区“天福管家志愿者服务中心”联合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的第八次“社区烹饪课”(如图)。60多岁的陆英英阿姨就是烹饪课的铁杆“粉丝”,当天的课一结束,她就赶到超市买食材,准备晚上给孙辈们露一手。
去年8月,锦绣东苑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多来,锦绣东苑的社区志愿者数量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8人,平均年龄59岁。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也从最初的养老服务发展到如今的合唱、舞蹈、瑜伽、气功等丰富多彩的精品生活课程。
服务中心站长莫兆鹏回忆,成立初期,有些居民不知道志愿者是什么,该干些什么。在社区的指导下,他们慢慢由浅入深地了解了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其实,服务中心当初招募志愿者时,是以“抱团养老”为切入点的,没想到这个点一下打动了20多名老年居民报名,成为了志愿者。此后,中心围绕养老服务开展了一些志愿活动,5位站长和小组长们带领志愿者群体“广宣传、扩队伍、建规章、搞调研”。慢慢地,志愿者队伍建设从一开始被动参与服务到现在主动策划社区治理,在社区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受到广大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好评。渐渐地,他们发现,小区老人不仅有居家养老方面的服务需求,在健康生活和精神文明方面同样有很大的“市场”。
“志愿服务,一定是要居民需要的、喜欢的。”一年多来,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居民的需求,开办了“家门口学校”,设置了多门课程和活动。目前,“家门口学校”开设了合唱班、瑜伽班、健康课、烹饪课、英语课、手机学堂、气功班和理发班。这些课程,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居民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莫兆鹏说,理发课开始报名的人并不多,只有三四个居民,后来一下有10多个老人来报名。最后,经过专业理发师的培训,这些人中的6个人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理发师。如今,每个月第二周的周三上午,这些人都会在社区为有需要的居民义务理发。细心的志愿者还发现,社区有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出门理发是件难事。于是,在站长、副站长的鼓励下,他们尝试为这些老人上门理发。事后回访,理发的老人都很满意。“这些居民从学理发到帮理发,从学生变成志愿者,既为老人理了发,又带去不少信息和鼓励,排遣了老人的孤独感。”莫兆鹏欣慰地说。
“50后”是与共和国同成长的一代,经历了不少坎坷,不少人对电脑、手机几乎一窍不通。手机学堂打开了“50后”的这个禁区,让他们甚至比他们更年长的老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既方便了他们的生活,也为志愿者联络交流信息提供了便利。锦绣东苑志愿者陈福全,在上课前,主要任务是监督上高中的孙女学习,不让她长时间玩手机。上了手机学堂后,现在围绕志愿者活动的手机联络、定位、拍照等得心应手,整天捧着手机。现在孙女反过来要“管”他,提醒他别一直看手机。这件事也成了学员中间的佳话。
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48名志愿者和五六十位服务对象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志愿者看望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惦记志愿者,彼此如兄弟姐妹。同时,志愿者把“社区管家”的事一肩挑,物管、业委会的事也都参与其中,带动小区自治氛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志愿服务也难免会受委屈或遇到困难,这时,社区、天福团队就会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和安抚。莫兆鹏说,锦绣东苑志愿者在提供服务时,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感受,就是服务他人的同时,愉悦了自己。“做点好事、善事,就有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大概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吧。”(童华岗图文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