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民和白鹤洪,分别是天宁区雕庄街道团结村、优胜村的2位普通退役军人。77岁的董玉民是孩子们眼中和蔼慈祥的董爷爷,也是老年村民心里的“老大哥”。79岁的白鹤洪是退休大学老师,精通外语,他是村里的“五老宣讲员”,也是小朋友们眼里的“革命故事爷爷”。
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岗。2002年前后,退休后的两人始终闲不住,志愿服务一做就是17年。
董爷爷的书画班
1961年,董玉民(左图)退役后进入戚机厂工作,工作中,他发挥军人雷厉风行的风格,勇于担当、精益求精。2002年11月从单位退休后,他回到村里,继续发扬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村社建设贡献力量。
俗话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军人,董玉民更加明白教育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团结村周围企业众多,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都租住在村里。一到暑假,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孩子接过来照顾,成群的孩子在村里到处疯玩,这些“野”在外面的孩子引起了董玉民的关注。老董利用自己在书画方面的特长,开办了“玉民书画室”,每年暑假,他都义务教授这些“小候鸟”们学书法,从如何握笔到写出第一个毛笔字,他耐心地教着;不少孩子听不懂常州话,老董就跟着新闻联播反复练习普通话,尽量使自己的发音标准。寒来暑往,孩子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老董教书育人之心始终未曾改变。
在免费授课的同时,董玉民还协助村委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义务到网吧当监督员……这位平凡而又普通的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真谛。
为民解忧的“董大哥”
如今,董玉民还每天坚持到村委义务工作,播洒余热。他发起成立了霞满桑榆公益协会,专门为老年村民、困难老人提供服务。在“董大哥”的带领下,通过近两年的发展,霞满桑榆公益协会不断整合老年旅游、好戏大家唱、国粹书法等资源,从原来的35人发展到现在,会员多达85人。
为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董玉民白天入户调查,了解村民需求,晚上挑灯整理材料并定期回访。在一次走访中,老董发现,有一名困难老党员得了白内障,但因家贫无力承担昂贵的手术费而发愁。董玉民立即向村委汇报这一情况并联系医院,最后,村委联系到一家医院免费为这位党员动了手术,为他带来了光明。
被子晾晒在健身器材上、村里的卫生死角……这些“小事”本来没人管,后来,老董看不过去了,带着几名党员志愿者定时定点巡逻,只要发现不文明行为,董玉民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制止。
讲故事的白爷爷
79岁的白鹤洪(右图)是雕庄街道优胜村村民,现居住在雕庄街道菱溪名居小区。从军16年,上世纪70年代,白鹤洪回常后,先后在常州轻工研究所、市外贸、轻工职大、常州工学院从事英语翻译及教育工作。2001年退休后,白老发挥余热,继续做一些教育工作,辅导学习,还经常被邀请为企业进行翻译工作。
与此同时,白鹤洪积极投身社区活动,他曾组织乐队,在社区大家唱、天天乐演出,并为老年人唱红歌、唱地方戏进行伴奏。入住菱溪名居后,白鹤洪被聘为“五老宣讲员”,为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做辅导演讲。“白爷爷讲的革命故事很好听!”一位社区中学生说。白鹤洪讲的最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让青少年们懂得“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常常在讲故事时告诉年轻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要珍惜这个年代,担负历史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童华岗 郑蓓 王锁烨图文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