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院迄今为止收治51名新冠肺炎患者,已出院48名,仅剩3名尚在住院治疗。虽然还有一些人在隔离观察中,但随着疫情在我市得到阶段性控制,各行各业逐步复工,龙城春暖的消息振奋人心。
除了患者陆续治愈出院,在这次常州抗疫战斗中,最大的亮点是“零重症”——这在省内也是屈指可数的。
“零重症”的关键:早发现
根据现有数据,这次全国新冠肺炎患者中,危重症占15%,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及肥胖患者。我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常州三院感染科主任徐天敏说,我市至今“零重症”,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关口前移,早发现。
全市动员,卡口登记、测温、发热监测点甄别、疑似病人隔离观察……从1月22日收治第一例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开始,徐天敏与我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迅速行动,准确预判,既做好“消防员”——对确诊病人进行有效救治,又做好“预警员”——对未来疫情的走向做好预判,指导全市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不放过一点可疑的“火苗”,同时还做好“广播员”——做好全市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专科培训。
“任何疾病,都是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简单一句话,背后是一个多月争分夺秒、日夜兼程的奋战。尤其是前半个月,急诊、会诊、培训、查房、咨询、开会,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而且无论白天黑夜,徐天敏的手机每一两个小时就会响起,睡眠的时间断断续续,有时候一天加起来睡不满4小时。但是,忙得有效果,做到了应收尽收和应治早治,这为常州的新冠肺炎患者们赢得了早诊早治的先机,为常州抗疫阻击战赢得了关键的战机。
治理思路“组合拳”
尽管全力以赴,但是在诊疗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比如,住院28天才出院的一位患者,刚入院的时候体温高达39度,而且CT显示肺上病灶较为广泛,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很有可能急转直下,达到危重症阶段。
徐天敏凭着感染科30年的工作经验,打出了上下联动、前后呼应、左右逢源的“组合拳”。
上下联动,就是在治疗思路方面,根据国家诊疗指南,结合多方经验。一方面掌握“国标”,在“国标”方案中甄选适合常州患者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结合武汉同行的先期诊疗经验,尤其对一些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诊疗方案进行“复盘”,尽可能在治疗中少走弯路。另外,借鉴以往诊疗甲流和禽流感的经验和方案,对患者病程进行预判,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处理,避免患者因为病毒攻击产生“炎症风暴”而导致危重症。在对这位患者的治疗中,徐天敏就是在“国标”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经验,早期用激素数天,控制了症状,病情不再恶化。而“早期使用激素3-7天”刚刚被列入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中。这方面,徐天敏团队先行了一步。
前后呼应,是指徐天敏与6名年轻医生组成的团队紧密配合。每天,徐天敏到负压病房查房,对所有病人治疗方案进行梳理调整,团队的医生负责留守病房,是他的“第三只眼”。他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用药反应、治疗效果等,并将情况通过微信群及时汇报给徐天敏。需要调整方案时,徐天敏及时发出指令。
左右逢源,是指对个别有基础疾病或者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制订更加精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随时沟通,及时会诊,使许多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防止疫情“倒春寒”
随着患者一个个治愈出院,徐天敏和团队成员并没有放松警惕。
作为长期和传染病打交道的感染科专家,他深知防控疫情不能有丝毫马虎。他说:“随着企业陆续复工,人员流动范围和频率日渐加大,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还是要做到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团队成员已经把医护救治目标瞄准了下一个阶段重点——防止疫情“倒春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这场抗疫战的最终胜利!
娟子 陈荣春
来源: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