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屋后小河、村边池塘怎么治理?葛庄村打造模板
发布日期:2020-04-08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面广量大的屋后小河、村边池塘怎么治理?

    葛庄村先行一步,60多个“小微水体”已有20多个变美

    全市各地2023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整治    

    4月1日一早,我市首个小微水体河长、武进区湟里镇葛庄村村委会主任徐卫平照例开始“巡河”。在半亩见方的家东沟旁边,他遇到81岁的村民薛留秀奶奶,薛奶奶笑呵呵地说,现在每天不绕着家东沟转几圈,就感觉不习惯。

    当天天气很好,家东沟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翠竹,显得分外明丽。岸边一溜漂亮的花式矮墙,由薛奶奶捐出家中旧的灰砖、灰瓦砌筑而成。沟东边崭新的柏油路,是几户村民无偿让出自留地后修成的,如今成了贯穿全村的主干道,外面来收购花木的客商再也不会迷路了。

葛庄村一角。 殷建新 高岷 摄

    家东沟、岸沟河、池只河……葛庄村有60多个各类小微水体。

    薛奶奶家与家东沟只相距四五米。说起这条小沟的往昔,薛奶奶激动地比划起来:“邋遢得不得了,河里全是水花生!越脏越没人爱惜,好多人都直接把垃圾丢到里面。”徐卫平证实了她的说法:“一方面,农村的小沟小塘往往是死水,水质特别容易恶化;另一方面,我们对小微水体确实长期存在管护不到位的问题。”

    小微水体作为地表水的最小单元,犹如区域水系的毛细血管,对生态环境发挥着基础性功能作用。不过,由于长期以来对小微水体疏于管理,乱占乱排、倾倒垃圾等现象频发,导致水面减少、功能萎缩、水质恶化等问题突出,已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盲点”和“难点”。

    主打花木产业的葛庄村于2018年创建区级美丽乡村。在此过程中,村干部和村民都发现,小微水体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大的环境掣肘。“没有清洁美观的小微水体,就没有真正的美丽乡村。” 该村筹集资金,从2019年10月开始对包括家东沟在内的20多个小微水体进行先行整治。

    此举得到村民大力支持,大家捐砖瓦、捐花木、捐自留地……村里聘请专业设计师,因地制宜进行水体整治和环境美化。经过40多天的努力,20多个小微水体以全新面貌出现在村民面前。

    徐卫平说,他们在整治过程中首先注重水体功能的提升,通过管涵、箱涵等设施建设让水体连通,变死水为活水。由于村里早就实现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接管,这些小微水体的水质很快有了明显改善。现在,都可以淘米洗菜了。同时,他们突出乡土风味、本地特色,绝不求洋求大。比如,原来小微水体边杂树丛生,他们不是一砍了之,而是留下几株斜倚水面的大树,既有视觉之美,又让村民“看得见过去,留得住乡愁”。这样的整治,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肯定,大家开始自觉爱惜、维护水环境;同时,大大节约了资金。葛庄自然村家东沟等6处小微水体的整治,一共只花了10多万元。

    为了落实小微水体长效管理,经镇、村两级同意,今年1月徐卫平担任葛庄村小微水体河长,和全村网格员一起,每日巡查守护这些河渠沟塘。

    目前,该村积极谋划,预计再用两年时间完成全村小微水体整治。

    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将河湖长制体系向小微水体延伸,要求全市对有汇水、输水、排水、蓄水功能,水面面积100平方米以上,位于老百姓家前屋后且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河、小塘、小沟、小溪等公共水体,构建小微水体治理管护长效机制。各地要在7月底前摸清全市小微水体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年底前建成小微水体河长制体系;2021年3月底前制订完成小微水体整治计划;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小微水体整治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达到水面岸坡无垃圾、沿线无污水直排、水体无黑臭、岸线无乱堆违建“四无”目标,实现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

    朱雅萍 巢俊杰

    来源:常州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