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遥观镇塘桥村青城桥下,云中皇服装厂二楼生产车间,蒋明峰和妻子陈璟正在教两个残疾人叠衣服、整理线头。22岁的小雨(化名)是个失聪姑娘,陈璟时不时比划着教她。楼下,夫妻俩创办的遥观镇德邻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里,10多个残疾人聚在一起,赶制一批手工活。人不少,却很安静。
蒋明峰是一位退役伤残军人。“左腿股骨头坏死,去年做了一场手术,渐渐好起来,慢走的话与常人无异。”蒋明峰说,更多残疾人,并不像他一样幸运。
香港回归点燃军营梦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回归驻港部队防务交接仪式。
电视机前,18岁的蒋明峰用力揉了揉眼睛:“军装真酷!”
1998年,高中毕业的蒋明峰去南京学技术。“村里来了个电话,说驻港部队到常州来征兵,问我要不要试试。”于是,蒋明峰收拾了行李就回了老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和父兄一起经营服装厂,二是应征入伍从军报国。蒋明峰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尽管最终被分配到杭州某部队,但是这个大小伙在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到哪里都是穿军装嘛。”在部队,蒋明峰刻苦训练。一次训练受伤后,他隐隐觉得左腿髋关节出了问题。一查:股骨头坏死,经鉴定六级伤残。
2000年,带着一张“优秀士兵”的大红证书,蒋明峰告别了军营。在那之前,他写下了入党申请书:“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真正的士兵,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依然会为人民服务。”誓言铮铮,印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25个残疾人兄弟姐妹有了“家”
退役回来,家里的服装厂已经背负了200多万元的债务。所幸,在一家人努力下,经营渐渐恢复了起色。刚有余力的蒋明峰,就开始做一些残疾人慈善捐助。
蒋明峰和妻子陈璟教残疾人叠衣服、整理线头
2017年,一次公益助残活动上,蒋明峰和妻子陈璟看到一位坐轮椅的女士正在下台阶,惯性使然,夫妻俩上前帮忙。这位坐轮椅的女士,恰是常州市中进阳光助残服务中心主任戴利群。这次机缘,让蒋明峰开始真正走上公益助残之路。
2017年年中,遥观镇残联找到蒋明峰,询问其是否愿意打造一个残疾人之家。蒋明峰一口答应,结果回家后,妻子几天没理他。“我支持你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做公益,但是家里两个孩子要照顾,你自己腿脚不便也是我照顾。如果再负责一个残疾人之家,我是不是还要照顾更多人?”任凭埋怨,蒋明峰只说了一句:“你是健全人,不懂我们这些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内心痛苦。”
刀子嘴豆腐心的陈璟,最终和丈夫一起,利用自家场地,开始装修残疾人之家。当年9月,遥观镇德邻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成立。原本,场地租给瑜伽馆,一年租金就有3.8万元。“房租有价,家无价,这里是我们25个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家呀!”蒋明峰说。
“家”有了,如何帮“家人”解决就业问题?因为身体等原因,残疾人能做的大多只有手工活,而自家的服装厂能容纳的就业岗位实在有限。蒋明峰腿脚不便,出门找活的只有陈璟,“怎么办呢,他的兄弟姐妹,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啊。”
因为被需要,所以在坚持
帮残疾人找活干,夫妻俩形容:“一次次的开始,又一次次匆匆结束。”
听说电子厂手工活多,陈璟把附近大大小小的电子厂跑了个遍。“大多时候被门卫拦在外面,但只要见到老板,成功率会高一点。”2018年,夫妻俩在南夏墅接了一批手工活——螺丝封装灌袋。
隔三差五,把从厂家领取的零件送到残疾人家里,过段时间再把做好的成品送到厂家。“第一次去送货,整整三麻袋我一个人扛到楼上质检处。结果质检一看,不合格。”陈璟压下瞬间涌上心头的委屈,连连道歉。
带着“家人们”外出旅游
“请体谅一下我们残疾人朋友,我会负责到底,今天在这里返工,不做完不走。”整整一天,陈璟的手指都磨出了血。回到家,她把领到的工资一分不少交给做工的残疾人。有时候,看到工资实在太少,夫妻俩还会偷偷加上一点。
外人不解:虽然服装厂规模不大,但夫妻俩大小也算个“老板”,为什么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甚至“低三下四求人”的事?“因为被需要。”陈璟回答很干脆。“当一些残疾人的父母告诉我,因为有事情做,孩子的生活有了盼头,那种价值感,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
然而,随着本地产业升级,能接回的手工活越来越少。“希望一些爱心企业,可以给残疾人提供一些手工活,经过两年多的积累,他们已经能很熟练地完成电子接插件、骨架拼接、螺丝包装等工作。”蒋明峰说。
采访间隙,阿芬(化名)走进来:“我提前走一会,给家里老人烧个饭。”“好的,路上小心点。对了,你问问大家,今年想去哪里玩。”蒋明峰说。阿芬笑:“只要是你们安排的,都好!”
除了帮助就业,夫妻俩每年都带着“家人们”外出旅游。45岁的阿芬患有侏儒症,此前一直在镇上的福利厂上班,几年前厂子倒闭,在家待业了几年。家里3个残疾人,一直没有固定收入。去年秋天的溧阳一日游,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出门旅游。(诸丽琴 宣如扬 刘吉林)
来源:中国常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