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经济”“文化”双翼振兴乡村
发布日期:2020-06-16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强产业、美村居、兴文化

    勤新村:“经济”“文化”双翼振兴乡村

    20年前,经开区遥观镇的勤新村经济薄弱;经过20年发展,勤新村不仅村庄环境大变样,村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近年来村上通过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健全法治建设等全方位举措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村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

村容村貌一角

    “腾笼换鸟”,助推工业强村之路转型升级

    “发展经济是服务百姓的前提。”这是勤新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明介绍勤新村时讲的第一句话。2001年,勤建、马池沟、华庄3个行政村合并成立勤新村。三村合并之初,勤新村仅有30多家企业,年产值还不到2700万元,村级收入才20多万元。

村法制、廉政文化长廊

    2004年,勤新村迎来了一个发展良机,因为中天钢铁项目扩建,勤新村建起了工业园,以承接因中天钢铁项目扩建而拆迁的企业。“此外,因为临近戚区,勤新村在人才、技术上受到了一批央企、国企的辐射,使落户这里的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周建明说,后期工业园区进行了划分,主要形成了包括钢管、灯具照明、机械等行业,还有地板和外贸等在内的几大行业。

    如果说工业园的建设为勤新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近几年来的资源整合从量变到质变,“腾笼换鸟”则为勤新工业企业的二次创业、提档升级找到了新的出路。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产,勤新村先后让30多家“休眠”企业复苏,每年可新增销售超过5亿元。去年,这里135家企业工业年产值达到了72亿元。

    此外,勤新村周边聚集了一批以先进轨道交通、智能电力装备等特色产业为主的企业成为了勤新村工业强村强有力的支撑。勤新村主动对接1.5公里外的中车戚墅堰所,成为其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段。常州圣瑞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波说:“中车的订单占到我们公司的80%左右,比如地铁齿轮箱的打磨、焊表部的喷涂,他们也需要这种地理位置好、整个工序打包的配套企业。”现在,勤新村70%左右的企业均背靠中车,从零部件打磨到加工生产,逐步成为一片成熟的产业链供应端,年产值逐年水涨船高,村级年收入达581万元,名列遥观镇首位。

    改善民生,实实在在为村民谋福祉

    经济发展了,兴办民生实事、改善村民生存环境成为村委的头等大事。2008年,村里创建成省级卫生村,通过了“五化三有”专项整治达标验收;2010年、2011年、2013年,分别创建成区生态村、市生态村、省绿化示范村。

村口的精神文明建设牌坊

    春有樱花烂漫,夏有灌木丛生,秋有丹桂飘香,冬有香樟增色。这是勤新村的四季美景。作为江苏省绿化示范村,全村已建起多个绿化广场和小游园。此外,村内道路绿化率、村庄绿化率、河塘绿化率分别达到了97%以上。

    在兴办民生实事中,勤新村共投入了470多万元资金实现了包括全村道路硬化全覆盖、村村巷巷环境卫生安全整治全覆盖、村级经济合作社集体利益分配全覆盖、村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等的“十个全覆盖”。

    “以前,每周一、三、五下午都要骑着电动车奔波10公里路到镇上的仙湖公园去活动。现在,村里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里面有专门的戏迷活动室,再也不要像以前那样奔波了。”一位村民说。

    “全民健身中心是村里投资800万元建成的。”周建明说,原来,勤新地处戚区、遥观、横山桥交界,远离镇区,村民健身、娱乐很不方便,有的村民跳个广场舞都要赶到戚区。为此,村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决定投资建造一流的村民休闲、健身、娱乐设施,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健身、娱乐。

    以风筝闻名,让乡风插上“文化”的翅膀

    “不仅口袋要富,脑袋也要富。”周建明表示,“乡风文明也是生产力,我们已经插上了‘经济’这只翅膀,还要插上‘文化’的翅膀,通过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健全法治建设等全方位举措,来提升乡风文明。”

情趣盎然的风筝文化展示馆

    近日,村民王阿姨带着孙子走进位于村上的鹞江南风筝文化展示馆参观。馆内,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蝴蝶、蜻蜓、燕子、京剧脸谱风筝,装点着各个角落。“带孩子来参观一下,挑好看的风筝就临摹下来。”王阿姨说。

    遥观镇是以“扯天灯”和“挂鹞灯”而闻名的风筝之乡,作为风筝文化特色村,勤新村打造鹞江南风筝文化展示馆,成立风筝协会,邀请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许兴南担任名誉会长,教村民风筝制作技艺。每年,村里有100多位村民在风筝节上显露身手。依托风筝特色文化,去年勤新村启动了“小风筝串起大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项目。

    古人在风筝上描绘丰富多彩的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寓意;如今勤新村的风筝文化,不仅寄托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将风筝元素以文化墙、文化碑等形式融入乡村治理,是对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文明呈现。

    “初心茶社”,商民生、议民事、解纠纷

    在勤新村法治文化广场对面,有一个“初心茶社”,因疫情原因,目前暂停对外开放。这段时间,从门口路过的村民刘焕林,总会习惯性地探头瞅上两眼,问上一句:“开了吗?”去年底,他与另一位村民因自留地附属物的所有权问题,在“初心茶社”得以圆满解决。从那以后,刘焕林有事没事总爱上茶社坐一会儿。

    据了解,勤新村常住居民800多户2800多人,每年村民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近700件。以往村民“上门”,总要一个个办公室找村干部。去年11月,勤新村与遥观镇司法所联合打造的“初心茶社”正式投用。

    一张笑脸相迎,一杯清茶解渴,一腔热情办事,村民可以来这里商民生、议民事、处理村民矛盾纠纷,党员也可以在这里集中学习。“茶香袅袅中,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力促文明乡风长驻勤新。”周建明说。

    近年来,勤新村先后创成了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和谐社区示范村、常州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常州市平安(法治)村。

    吕亦菲 薛飞 文 高岷 摄

    来源:常州晚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