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大多数、不落极少数”走上小康路系列报道·牟家村篇
跻身中国十佳小康村
初夏的牟家村,树影婆娑,贯穿村子的申浦河风轻澜微、清澈见底。古色古香的群艺楼、全省首家村级博物馆、全省首个大型农村法治文化公园等,体现出一派新气象。
牟家村位于天宁区郑陆镇东南部,被不少人称为“常州第一村”。该村600多户人家,40%住进公寓式高楼,40%住在别墅群。
这里是城里人羡慕的“常州第一村”:600多户人家,40%住进公寓式高楼,40%住在别墅群;村委自建的高标准颐养园,让村里老人的养老方式更加多元化。
从全村集体净资产只有3万元的贫困小村,到净资产1亿元的富裕村、文明村,并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美村镇,这里打造出了全面小康路上的“牟家样板”。
一
牟家村位于天宁区郑陆镇东南部。村民原来靠“土里刨食”,人均收入不到300元,邻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改革开放后,牟家村在老支书李介华的带领下,产业底色由农业向工业切换。
鱼塘变成工厂、稻田“种”出楼房,在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村集体经济步入“快车道”,成为当时常州最早一批市级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村。到1993 年,牟家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2009年,以袁洪度为代表的新一届村领导班子接过接力棒。改革之路继续深化,村工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壮大。
早在2005年,牟家村就以工业园区、农业区、公共服务区为总体框架,邀请规划部门为其量身定制建设规划。15年来,牟家村一张蓝图绘到底。
如今,蓝图已变成现实——
600亩工业区内,已有40余家工业企业入驻,其中亿元企业7家,主要涉及机械制造、医疗设备和新材料等领域。
600亩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区推动低端农业向高端农业转变,形成了融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农业旅游线路。每逢假期,快乐农场采摘园内人头攒动,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乐享田园生活、品尝农家美食、品味农耕乐趣。
同时,该村借助“缩庄整地”方式,走出了一条推进村民集中居住、加快城乡统筹步伐的新路子,在300亩居民集聚区全村集中居住率已近80%。
2019年,牟家村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全村净资产近1.36亿元,村级年收入10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2万元。
二
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牟家村党总支想方设法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据袁洪度介绍,近年来牟家村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开挖生态景观河贯通全村河道,完成村主干道“白改黑”和亮化工程,并在村核心区域建设70亩的文体公园。如今,文体公园内不仅有占地1200平方米的牟家文化楼、村民广场、戏台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建筑,还有健身场、篮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等健身娱乐设施。牟家人实现了“院内有花园、出门进公园”的生活愿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为新问题。但是,在牟家村,老人非但不是儿女的负担,还成了家家抢着要的“香饽饽”。2012年,牟家村便进行谋划,选择最好的地段建起5000平方米的高标准颐养园。颐养园内,配备健身、娱乐、医疗等设施。村里70岁以上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每月花不到700元就能“拎包入住”。
“以前总是羡慕城里人,现在城里的亲戚朋友反过来羡慕我的生活了。”村民陆亚妹说。
三
粉墙黛瓦,竹木装饰,屋内设计禅意十足,窗外,亭亭玉立的紫鸢尾在申浦河旁翩翩起舞——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申浦清境民宿,还未对外营业就已预约“爆棚”。
环境美了,来牟家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但仅让游客吃吃看看还不够,必须要用更多的旅游内容来延长人气、留住人气和聚集人气,通过把乡村旅游和产业相结合,增加乡村旅游的‘造血功能’。”袁洪度说。
在市、区、镇三级大力支持下,牟家村围绕“山水人居、良渚文化”主题,投资5亿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具体项目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升级改造,申浦清境民宿、共享农场、牟家集市、同在桑梓水乡景观以及伊酷啦探险岛等项目建设。
为发挥特色优势、防止千篇一律,牟家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其中,由春申文化演绎出的申浦清境民宿、把猪圈变身为文艺咖啡馆、在村民的废弃老宅内开出集市等,“用文化+旅游,留住美丽乡村乡愁”,袁洪度说,这些有望成为乡村游中新的“网红”打卡点。 徐蕾 张腾昊
来源: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