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竹子”三代人
我家三代人,专注“一片竹子”,带着“常州三宝”之一的留青竹刻走向了世界。如今,回首自己走过的路,艰辛且幸福。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古人好竹,竹刻工艺与书画艺术一道成长。我们一家三代人,全心全意地传承国家非遗项目——常州留青竹刻,我公公范遥青、我和我儿子范千里分别是省级、市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公公范遥青的竹刻自成一家,深得收藏家喜爱。他少年时,就开始编扎鸟笼、执刀刻竹,后受王世襄先生指导,探索研究留青、陷地等多种刻法。除继承和发扬了传承100多年历史的留青竹刻技法外,他大胆创新,把留青技法与深刻、浅刻、镂空等结合起来,突破了留青技法的局限,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他的作品被伦敦、香港等博物馆收藏,并被收入《竹刻鉴赏》《锦灰堆》《中国竹刻》等权威竹刻专著中。
我自从嫁到范家,受公公的影响,就迷上了竹刻艺术。因我喜欢中国书画,从1994年起,就开始随公公学习竹刻。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竹刻技艺上,我下了不少工夫,仅为了掌握各种刀的握法,光学铲底一道工序,就练了3年。当我雕刻的书法作品第一次被人高价收藏时,那激动的心情至今难忘。可以说,蛰伏了整整8年的我,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至今,我有许多件竹刻作品深得行家赞赏。
我儿子范千里,自2018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家传承竹刻,创建了天宁区众人拾遗传承与发展协会,还一同开办竹刻非遗公益大课堂,他的代表作品已被常州博物馆收藏。
我们一家甘守清贫,但也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远比金钱来得富足。
因为艺术,我的家里总有一种儒雅与敦厚的气息在浮动,让人远离浮躁,让人心情沉静。这,可能是一种无形的家风,更是我们一家向往的小康生活。
口述: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州留青竹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敏
整理:唐秋冰
来源: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