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80岁老人与63本“家庭档案”
发布日期:2020-08-25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我生于1940年,是个老党员。前段时间,因为修伞的事不小心成了“网红”,很多人都约了要来看。不过,我家最能向别人展示的,还是那积累了62年、满满一柜子的“家庭档案”。去年,还被评为“江苏最美家庭档案”呢!

80岁的吴志佳老人与他的“家庭档案”。

    我整理“家庭档案”的由来,得从2004年4月16日说起。那天,《常州晚报》在A2版刊出了常州百货大楼50周年庆典广告,有奖征集与常州百货大楼相关的老照片、老发票以及有关百货大楼的老记录。我有保存票据的习惯,很快就找到了一张1964年6月19日的发票。

    1964年6月15日,我朋友花100多元钱买了块手表,但因他的父母不知道,反复想过后,怕吃批评,就转卖给了我。两人关系好,我就接受了。但到6月18日,表却一天快5分钟。我想想很懊恼:难道100多元钱就买块坏表吗?便在中午和朋友去百货公司要求换表。6月19日,营业员给我换了块116元的飞行牌镀金手表(苏联产的)。

    那时候,经济上是紧了一点,每月都要从35.8元工资中抠出15元还债,连续3个月才能还清。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买表给我带来许多方便,能够提醒我更好地安排时间,做好工作。之后,我也换过几次手表。现在,习惯用手机看时间了。

    就这样,我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制作“家庭档案”。为了便于保管,我把大衣柜腾了出来。如今,整理好的“家庭档案”已有45本,另有18本照片档案,一共有63本。

    这里有1956年8月25日我参加常州市少先队夏令营的胸章和证件,有1963年11月21日在常州市青年学雷锋活动大会上的发言,有1976年1月26日常柴厂党委为我入党张贴光荣榜的原文摘抄……

    最能体现生活的变化,是工资和住房。我的工资账本从1958年当学徒“零工资”开始,到第一次正式拿到12元的月工资,再到如今每月拿4557.4元退休金……我家的“家庭档案”详细记录了我每一次工资的变化情况。最近,退休金又涨了,很开心!

    说到房子,1965年前后,我租住在锁桥41号一个狭窄破旧的小阁楼里,结婚也在那。1969年,我搬入单位的福利房,有前厅、后房还有阁楼,共20多平方米。1980年,我换了一次单位的福利房,这次有60.7平方米,每月从工资里扣房租。1994年,房改,我出1万元,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2003年,我拿着拆迁款加上厂里的补贴,购置了红星新村70平方米的新房,一直住到现在。

    退休后,我学修伞、做公益,还曾经通过《常州晚报》“周末关爱”向困难户捐赠洗衣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今年疫情期间,我报名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最近,我就在整理疫情期间的档案。

    我已经80岁了,想要记起什么事情,每次都是通过翻找“家庭档案”来回忆。一段段手写的文字,一个个记录的数字,见证了我们全家生活从艰难到幸福的转变,也折射出一个普通家庭由温饱走向小康的生活变迁。

    口述:吴志佳

    整理:何嫄

    来源:常州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