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社区“管家”,虽然很忙,但很快乐。
从狮子巷社区到斜桥巷社区,再到现在的天宁街道小东门桥社区,我已干了21年。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我“小巷总理”,这是他们对我的褒奖。
要把社区管好,首先得以身作则。在社区,接触的大多是普通的老百姓,一件事要把它干好,往往是群众看党员,党员看班子,班子看班长。我担任小东门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就是班长,要带好头。
同时,要让居民们生活在这里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还要让他们都参与社区工作,让他们了解社区,支持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活力。
2004年,我刚到斜桥巷社区,社区党员有200多人。为了尽快熟悉这支党员队伍,我利用派出所换发新一代身份证,户籍民警需入户调查的好机会,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居民家里了解情况,核对党员名单。那时,我家离社区很远,女儿才上小学三年级,我每晚都得工作到九十点钟才能回家。基层工作很杂,很繁琐,干得很辛苦,但心里还是很甜的。原来的新丰街道有13个社区,斜桥巷社区是争创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当时,材料、制度什么的,都没有对照样本,全要靠我们自己摸索着做。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一次就创成“常州市五好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那心情别提有多开心了。由此,社区党总支的党费也有了50%的返回,为党员活动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社区党员个个都说好。
2006年6月,我到小东门桥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这个社区地处环境复杂,靠近火车站、汽车站两站广场,人流量大,流动人口多,尤其是林园新村是上世纪50年代的房子,小区老旧,时常粪便满溢、下水道堵塞,旧家电到处乱堆放,脏、乱、差是这个小区的特征。要改变面貌,资金是个大问题。2007年初,我向区人大提出“改造林园新村老小区”的建议。这一建议,很快得到落实。小区环境改善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要丰富起来。于是,借力街道党工委,牵头设立党建联盟,邀请辖区内的江苏银行、九洲环宇大酒店“两新”组织入驻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和党员服务驿站,定期开展特色主题服务。我们组织开展了医疗义诊、免费维修、慰问贫困居民等服务,并在社区里筹建了一支由老党员和居民组成的“义务巡逻队”,每天从早到晚定时巡逻。这样,内外联动,把社区居民参加公益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了。这也成为小东门桥社区一道流动的风景。多年来,我们社区真正实现了“零上访”,百姓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把疫情防控纳入全要素网格,要求大家认真记录“疫情日记”,并且划分确定AB岗,实行AB岗交接制度。大伙迅速形成合力,编织了一张阻击疫情的大网,确保疫情排查工作全覆盖。社区居民也很配合,大家都注意自身防护,还抢着争着来替我们社区工作者值班。每每看到这些,我的心里都暖暖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社区建设。
口述:俞仲华
整理:唐秋冰
来源:常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