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起步6颗种子,脱贫奔小康
发布日期:2020-09-11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从种下6颗黄秋葵种子起步

    ——来自茅山老区的脱贫故事

    在溧阳西部老区上兴镇,成片的贫瘠的红质土壤因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开发而焕发绿色生机。

    站在山上,俯视农旅融合美景,在这里种植秋葵致富的戴金娣不由生出无限柔情。让她恋恋不舍的是,如今要离开这里,去山东开辟新基地,实施秋葵产业化生产新计划。

    戴金娣说,新计划考虑更多的是产业扶贫。她家从脱贫走上小康路,凝聚着政府的帮扶与社会的关怀,现在应该以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了。

    雪上加霜,社会关怀鼓起脱贫勇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结婚成家的戴金娣分到2.8亩责任田。与茅山老区众多家庭一样,温饱解决了,但挣钱还得靠另外打拼。戴金娣很快掂量出自家优势:丈夫是泥瓦匠,她有裁缝手艺,只要肯吃苦,既能种好责任田,又能赚到家用钱。

    她让丈夫在家门口打工,挣手艺钱,自己则开办裁缝店,两人收工回家就到田里忙碌。日子渐渐好起来。

    变故,源于戴金娣的一场大病。这也是触发老区家庭贫困的一大主因。

    1993年,33岁的戴金娣渐感乏力,经医院诊断为恶性子宫瘤。面对12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她强烈的求生欲望却被无力支付的巨额医疗费击碎。为了挽救她的生命,丈夫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背上了8000元债。就在她去南京做子宫全切除手术缺钱时,村干部主动出面为她担保贷款2万多元。戴金娣由此奇迹般病愈出院。

    戴金娣说,她出院后家里穷得连盐都买不起,更不敢面对巨额债务的偿还。女儿、儿子从小学到相继考取大学,在10多年里,两个孩子的学费大部分来自社会资助。是邻居与社会爱心人士的无偿接济,让她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在社会的帮助鼓励下,坚守诚信的戴金娣萌生了以自主创业偿还债务的念头。2007年,一条种植黄秋葵的信息引起她关注:黄秋葵是一种罕见的蔬菜,能补肾补肝,能减肥,清理肠道,保健养生。经查询资料,她从湖北农科院购买到6颗黄秋葵种子,并在责任田进行试种。她外出取经,仔细研究,精心管理,当年获得种植成功,并备下来年种子。她因此成为苏南引种黄秋葵第一人。

    黄秋葵结果后,她采下送给左邻右舍当菜品尝。可是,不但没人敢吃,反而换来好心提醒:还是慎重些为好,不要到时连田亩费都交不起啊。

    然而,自有主见的戴金娣坚信,黄秋葵定能成就她挣钱还债和创业脱贫的梦想。

    创业受挫,政府帮扶开启致富之门

    戴金娣的创业过程,如同她的生命经历,经受磨难而又起死回生。

    从1分地试种,到6亩地扩种,摸索黄秋葵种植经验,她用了5年时间。可本地人对这种新作物知之甚少,产品上市后无人问津。于是,她带着秋葵鲜果往一家家饭店跑,现场指导厨师烹制,给食客免费品尝……随着销路的逐步打开,她的秋葵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180亩,产品也由打进本地超市进而销往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的酒店。

    产与销两头奔忙,使戴金娣于2012年不仅还清了生病欠下的所有债务,而且赢得“秋葵姐姐”的美名。戴金娣说,她在还债后能打开致富之门,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扶。

    2013年,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她借贷10万多元,在苏皖边界老区社渚镇和相邻的安徽省郎溪县分别租了60亩、85亩山地,并利用当地剩余劳动力,开展秋葵规模化种植。始料未及的是,当年的一场大旱,导致秋葵绝收,血本无归。

    就在戴金娣几乎绝望时,溧阳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夏国浩带着农林、妇联、旅游等部门负责人,来到她的秋葵基地。

    夏国浩实地了解情况后有意试探:“你亏本后还想继续种吗?”

    戴金娣含着眼泪,说:“种!但不能种在山上,否则难抗天灾。”

    夏国浩意味深长地说:“你九死一生,不仅带病创业,而且带动就业,却没向政府伸手,但政府应该帮你共渡难关!”

    根据戴金娣的秋葵种植规模、科技含量与带动作用,对照政府扶持农业条件,夏国浩当场拍板:奖励10万元创业基金,用作项目扶持。

    从伤心到感动,戴金娣泣不成声。夏国浩随即嘱咐农业、妇联部门,要从技术、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做好帮扶。

    戴金娣说,正是这笔创业基金,让她第二年获得每亩6000多元产值,去掉生产成本,一共获得30多万元利润,为扩大再生产打下了扎实基础。不仅如此,经相关部门协调,她在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区租下了设施配套齐全的350多亩土地,成功建成了黄秋葵产业园,由此而步上产业致富的小康之路。

    利用品牌,内外联合开展产业帮扶

    今年,年届六十的戴金娣,在儿女相继成家立业后,开始实施她的产业帮扶新计划,这个计划兼顾内外:在内,与家乡老区农业专业户合作,扩大秋葵种植规模,以带动更多的小农户增收;在外,为山东淄博开辟500亩秋葵基地,与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同开发秋葵系列产品。

    戴金娣说:“我愿意把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更愿意与更多的秋葵种植户合作,走共同富裕之路。”

    戴金娣说,支撑她实施新计划的底气,来自多年来创成的品牌。

    秋葵种植形成规模后,为抵御鲜品秋葵滞销的市场风险,戴金娣腾出精力,赴杭州学习秋葵产品深加工技术。在农林与科研部门的帮扶下,她相继开发了黄秋葵花茶、干果、籽粉、籽油以及泡脚药包和美容面膜等6个保健产品,实现了秋葵花、果、籽、油及枝干、根须的全部利用。在此基础上,她将产品注册“秋葵姐姐”品牌,并报送农业部检测,获得质量认证,产品先后荣获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环保部颁发的“环保绿色食品推广品牌”,并被溧阳评为优秀旅游商品。

    2018年,戴金娣与合伙人创办了江苏晟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通过实体店及“互联网+”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迅速打开市场。其中,被称为“植物黄金”的秋葵籽油每斤售价500元,由此大幅提升了亩产效益。在当年举行的博鳌论坛评选活动中,戴金娣的秋葵产业园荣膺中国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她本人也获得全国“城乡致富带头人”荣誉。

    “到山东合作建立秋葵新基地,既可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参与秋葵规模种植,实现增收增效,又可借助当地农产品加工设备,丰富品牌产品内涵。”戴金娣说,今年将在淄博开发生产“秋葵面条”以及秋葵系列休闲食品。

    从因病致贫,到脱贫致富,戴金娣一直以农家妇女的善良淳朴感恩社会感恩党。她帮扶与接济身边的贫困家庭,并且多次参加公益活动。

    “我家曾因父亲生病穷得叮当响,是戴金娣带着许多像我这样的姐妹一起干,才让我家,还有其他人家,摆脱了困境。”村民陶中英说。

    本报记者 李金堂

    来源:常州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