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小康钟楼,“一”路走来的记忆
发布日期:2020-12-24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关于小康,总有诸多过往:你的第一部手机、第一辆汽车、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无数个第“一”的片断,折射出我们普通的生活场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虽时代不同,但对小康的憧憬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间断。今天,我们把这些历史记忆串珠成链,就是一幅小康钟楼的生动图景。

    第一次开公司:

    在钟楼创业起步

    每个人的记忆里,或多或少都有一段关于过去与现在的小康故事。而刘欢记忆最深的就是在钟楼开始了自己创业之路。

    小伙子刘欢,盱眙人。2008年,他来常州求学。大学毕业后,他在武进区鸣凰镇一家衡器制造厂工作了3年,积累丰富的经验后,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而后与其他几个合伙人一拍即合,成立了现在的制造公司。

    公司最开始是在钟楼区星港路,后来由于生意越来越红火,原本的场地已经满足不了制造的需求,于是到了第二年,他们在西林街道的富林路工业园区选择了一块更大的场地,企业发展越发蒸蒸日上。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公司今年的外贸业务受到影响,政府知悉情况后进行了税务的减免,同时也在招工上为他们提供了便利。

    像这样的小微企业,在钟楼有近万家,对于钟楼就业市场而言,小微企业贡献了大量就业岗位,已成为带动钟楼经济活力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基础。钟楼区委、区政府也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技术投资和自主创新,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2019年,钟楼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598人,大部分在小微企业就业。支持创业人数2451人,创业培训1266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人数4165人,人才引进总量4318人,全区新增高技能人才数1151人。

    第一次买房子:

    当时花了1万多块

    提到小康生活这个话题,家住陈渡新苑的何润炎老先生总有说不完的话。从简陋的棚屋到如今窗明几净的大房子,何润炎的搬迁经历也是他走向小康生活的真实缩影。

    何润炎是最早一批从常州到金坛农村插队的知青,农村条件艰苦,居住环境自然十分简陋;1979年,何润炎从农村迁回城市,在常州滑稽剧团工作。因无房可住,何润炎只能向剧团借房子住,妻子与孩子留守金坛。将家人接来常州后,一家人租住过“农民房”,也居住过自己搭建的简易棚屋和“劈户”。后来,何润炎分到一户老旧住宅,享房改政策之福,他花一万多块买下了房子,一家人这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产。如今,何润炎与儿子一家住在陈渡新苑,屋舍窗明几净、小区环境优美。

    “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钟楼区今年积极推进棚改安居工程,加强住房保障。2020年,钟楼区共计划实施1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255幢、7456户,建筑面积56.34万平方米。今年钟楼区大板房专项整治涉及花园新村、白云新村、清潭新村、龙船浜小区4个区域,共有大板房52幢,涉及住户2048户。截至目前,已完成居民签约2042户,签约率达99.7%。

    第一家三甲医院:

    居民就医更加方便

    “以前看病都要往一院跑,交通挤得不行,开过去半小时,找停车位还要一二十分钟。”家在北港的李星欣说,“现在方便多了,到常州一院钟楼院区开过去只要5分钟,停车也省心。”

    常州一院钟楼院区于2019年全面开诊,作为城西的第一家三甲医院,常州一院钟楼院区将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

    李星欣说,因为附近有了医院,他又与儿子买了第二套房子,以后将乡下的父母也接过来住一起,“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去看病很近,有时候走路就能过去。”

    钟楼近年来加大民生投入,围绕健康钟楼建设,持续推进健康扶贫、幸福家庭建设、健康环境治理等工作。目前,北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投用。钟楼与市一院全面建成区域型医联体,特殊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3%,创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9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48个,拥有床位总数1135张,卫生技术人员2043人。

    第一部BB机:

    1990年代的经典回忆

    “舅舅,这个是什么呀?”家住永红街道的小江小朋友到舅舅家玩,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玩意,像是游戏机一样。

    “这个啊,是BB机,当时这个东西挂在身上可时髦了。还是1997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可没有手机,有人要联系我,就可以拨打传呼机总台,再由总台发送到BB机上,我看到号码后,可以就近找固定电话回拨过去。这也算是舅舅的第一个‘手机’了。”

    回想起第一次买到这个小东西的欣喜,王先生也是感慨万分,从BB机到诺基亚,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从2G到3G再到4G,如今已经是5G的时代,数字的变化带来的远远不止是数字,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支付方式到思维习惯,科技与速度在扮演着它自己的角色。窥斑见豹,一部手机的变迁史,也折射出钟楼大数据产业的迅速崛起,钟楼正积极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制高点,深耕工业、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近日,由国家工信部主办的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公布获奖名单,精研科技的“5G+智慧工厂”荣获一等奖。当前,其产品覆盖苹果、华为、三星等知名品牌。

    第一辆小汽车:

    生活驶上快车道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着世间的真情。家住西新桥二村社区金禧园的钱爷爷还记得第一次买到自行车时的快乐:1979年的初春,几经周折,钱爷爷托人好不容易争取到购车票,又苦苦等待了三周,才在百货大楼终于买到了一辆在当时最新颖的凤凰28型花鼓筒自行车。

    2002年,钱爷爷一家刚搬到这里时,家里买了一个车库,当时钱爷爷还质疑说:“也就用来放辆电动车、堆些杂物而已,是不是用得着?”爱人说:“总有一天,咱们会有自己的汽车的,买了吧!”不曾想2010年,家里就买了第一辆汽车。不过就是短短的十来年,金禧园就停满了私家车。

    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摩托车到私家汽车,可以说,一座城市的发展,多少能在车上留下印记。在钟楼,平均每3人就有一部私家车。伴随着汽车数量迅速增长的,是钟楼道路的四通八达。从乡间小路到沙土路,从水泥路到柏油路,从高架路到景观大道,从快速路到高速公路,人在变,车在变,路在变,每次的变化,都是在映照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次网上购物:

    体验时尚新消费

    “你回来的时候记得把楼下超市里的快递带上来!”住在五星街道的邵女士正在和女儿打电话,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有。随着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网购已经逐渐成为了邵女士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还记得2003年第一次网购时买的是衣服,第一次收到快递的那种新奇的感觉到现在还记得。” 作为最早一批开始网购的人,邵女士见证了线上购物与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变化。起先的网购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那时候付款的程序也十分复杂,在电脑上插入银行的加密设备“K宝”,按照提示输入正确的密码才可以正常付款。那时候的物流也远不如现在便捷,只能单一选择邮政,运输的速度也比现在慢得多。

    电商改变了钟楼的“商业地图”,电商经济也迎来发展良机。北大街社区、广化桥社区入选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北大街社区作为常州主城区的传统老商圈所在地之一,目前已聚集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类企业近100 家。据不完全统计,广化桥社区范围内电商服务网点有200多个,各类外卖餐饮200余家。近年来,钟楼的网红经济风生水起,一批潜力大、爆发力强的成长型电商企业,正不断重塑主城区的商业基因,“三新经济看钟楼”将成为钟楼新的产业形象品牌。

    第一天孙女上学:

    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今天上课怎么样啊,老师讲的你都听懂了吗?上学好不好玩啊?”西新桥小学门口,刘奶奶接到了蹦蹦跳跳地从校门口出来的孙女,小孙女嘴里塞着奶奶带来的零食,还不忘叽叽喳喳地和奶奶分享第一天在学校做了哪些事情。

    一年级的小孙女第一次上学,正是兴奋的时候。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完备的教学资源,孩子们在这里享受到了“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刘奶奶自己上学的时候,书本都不够。刘奶奶学的是俄语,听到小孙女偶尔蹦出俩英语字母觉得有些亲切,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日子。

    全面小康,教育担当。近年来,钟楼加大力度抓问题、补短板,教育事业取得了均衡优质发展,组建了觅小、实小、鸣珂巷等教育集团。今年7月,钟楼区举行皇粮浜片区战略合作办学协议签约仪式,皇粮浜片区打造“未来教育港”,将开办3所学校和4所幼儿园。截至2019年末,钟楼区全区共拥有各类学校33所,其中省、市优质学校32所,在校学生46661人。拥有幼儿园47所,在园幼儿20456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教。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钟楼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次请老外做客:

    感慨钟楼文化的魅力

    “It's very nice(太香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大麻糕,来自英国的Emily赞不绝口。

    Emily对常州怀有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她曾先后7次来到常州,在钟楼一家教育机构当志愿者,她对常州的饮食文化很感兴趣。家在勤业的许女士,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上认识Emily后,两人一见如故,就请她来家里做客,让她亲身感受中国式的家庭生活。

    许女士手把手地教Emily做钟楼特色菜,和她一起做传统的大麻糕。Emily空闲时,许女士陪她走遍了钟楼的大街小巷。周末, 许女士还和Emily一起学非遗竹刻,学习腌制常州萝卜干。

    Emily展示手机拍摄的图片,几百张图,都是她在钟楼留下的生活剪影。她说,每年过节,她都要寄几张钟楼明信片给自己的朋友,“这里运河真的很美丽,处处散发出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钟楼区不断打造“运河文创名城”,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战略,以高质量的文体旅产业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以高品质的文体旅产品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挖掘区域传统文化特色,以文促旅。同时,钟楼区积极推进非遗元素创造性转化,以塑造多元融合的文化业态为方向,传承和弘扬非遗中的传统技艺和传承人,4名非遗传承人获评全国首批“教授级”乡土人才,7名传承人入选省“三带”名人和能手,乱针绣三代传承人孙燕云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工匠”。

    本版策划:吴飞 顾克琦

    本版文字:刘毅 沈嘉 李宁馨

    来源:常州日报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