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幼有所育、弱有所扶”。近年来,常州市民政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和儿童工作的重要精神,坚持儿童利益优先、优化提质和转型发展并重,从整体上发挥市、区两级儿童福利机构优势,在提升全市困境和留守儿童服务管理水平的同时,注重专业队伍培养,立足创新服务内容,树立优质服务品牌,多措并举开展救助保护工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爱之家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做康复治疗
全市儿童福利机构加快转型,服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儿童福利事业要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是重要举措。为此,近年来,我市民政局从整体上发挥市、区两级儿童福利机构优势,在深入推进并实现全市孤弃儿童集中养育,为全市3-9周岁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养护康”专业服务的同时,加快推进区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有效提升了全市困境和留守儿童服务管理水平。
探索实现全市孤弃儿童集中养育
近年来孤弃儿童数量逐年下降,3家区级儿童福利机构养育人数均下降到10人以下。如何解决儿童福利机构资源闲置的问题,成了全市儿童福利机构优化布局和转型发展的重点。
为此,2018年我市开始启动孤弃儿童集中养育工作。由市民政局牵头,市儿童福利院分别与辖市(区)儿童福利机构签订协议,按“原地出资、异地代养”原则,实行集中代养,目前已先后完成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经开区等儿童福利机构内孤弃儿童的移交安置。
该代养模式明确市级儿童福利机构负责全市孤弃儿童的养育、康复、特教工作。由孤儿户籍所在地的区级民政部门将孤儿送至市儿童福利机构进行委托代养,代养孤儿年满18周岁后,再由其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及时接回安置。“最早过来的孩子经过1年多时间的精细养育和科学康复,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较刚来时有了明显提升。不久前其中1名孩子已实现国内家庭领养。”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徐玉娟说。
“养护康”项目3年为51名残障儿童提供专业服务
“天天感冒了,家里要注意开窗通风,天热也不要一直呆在空调房间里。”市儿童福利院“养护康”项目的工作人员每天例行和家长保持着联系,确保时刻掌握孩子在家的状态。
近期,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儿福院“养护康”项目的孩子实行封闭管理。其中有4个孩子由家长接回家照顾,于是福利院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展开了线上康复指导,每日督促家长和孩子打卡训练,确保了康复的持续性。
“养护康”一体化服务项目,是常州市儿童福利院于2018年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该项目免费为3-9周岁社会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提供养育、康复、护理及特殊教育服务,以实现“康复一个孩子,解放一个家庭”的救助目的。项目针对符合条件的孩子,采取日托、周托或全托的方式,为其免费提供阶段性的全方位康复训练。项目配备有20名工作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体训老师、认知老师、康复治疗师和保育护理员。三年来,该项目已为51名残疾儿童提供专业服务。
推进区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
实现全市孤弃儿童集中养育之后,区级儿童福利机构职能需要进行转变。经过多次座谈商讨,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儿童福利机构将打造成“非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保持阵地不变、人员保留,职能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
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及经开区没有儿童福利机构,则依托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落实区域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职能,后续由区民政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力求在我市实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全域覆盖。
儿童福利工作培训现场
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培养专业社工队伍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基层困境儿童服务体系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也为儿童关爱之家的运营提供了思路,这次的解读对我很有启发。”前不久,市民政局组织的“益起来·筑梦童行”全市儿童福利工作培训班第二场培训结束后,来自潞城街道的儿童督导员说道。
据了解,今年,市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探索建立了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服务标准、评估方案、考核细则等内容,为辖市(区)社会组织提供指导服务。开展全市儿童福利工作培训,就是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一项重点工作。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处处长庄韧介绍,目前,我市重点打造的儿童类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是由我市一家专业提供儿童服务工作的社会组织元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行,重点对全市的儿童督导员、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以及18家儿童“关爱之家”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指导及监管工作。强化社会组织间的聚合力,实现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和合作发展。
据该中心负责人夏俊介绍,“益起来·筑梦童行”儿童福利工作培训共有15场,培训对象辐射至各辖市区分管儿童福利工作的工作人员、35家儿童服务类组织的工作人员及全市各区街道(乡镇)儿童督导员,共计120余人。内容涵盖了儿童福利各项政策文件解读,以案例演示分析、情景模拟演示、学习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知识和能力,同时也为参训的社会组织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热情,进一步推进常州市儿童福利工作开展。”庄韧说。
创新服务品牌 7家儿童“关爱之家”成省级示范项目
“说起我们‘关爱之家’的活动,孩子们最期待的是每周一的四点钟学校的趣味小课堂。常州大学团委的志愿者们,把科学文化、民防知识、安全意识和生活常识融入一个个有趣的实验和游戏中,带着孩子们边玩边学,很受大家欢迎。”湖塘永定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庄亚娟说。
据了解,儿童“关爱之家”主要为未成年人(特别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服务,是集文体娱乐、心理咨询、法治教育、关系调适、家庭教育等关爱服务于一身的专业服务阵地。目前,全市共有18家儿童“关爱之家”,其中有7家为2021年省级示范项目。
湖塘永定社区的儿童“关爱之家”作为全市儿童“关爱之家”省级示范项目之一,配有一支由1名专业社会督导师、6名专业社会工作师、1名法律专业志愿者组成的专业团队,同时拥有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活动场所,以困境家庭儿童及家长为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以运动健身、家庭教育指导等小组活动,亲子阅读、天天乐等社区活动,给予困境家庭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困境儿童参与社区教育。
目前,该“关爱之家”的承办组织阳光林文体服务中心,还因需求延伸了服务“触角”。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四点钟学校”应运而生;困境儿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找不到方法,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滋心之家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老师来帮忙;为不断满足困境家庭的成长需求,“关爱之家”的工作人员队伍也不断成长,“益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由此诞生。
前不久,常州市儿童福利院还联合全市儿童“关爱之家”成立“惠童服务联盟”,为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政策宣讲、关爱保护、康复救助等一系列保障服务,力求将优质儿童福利资源向更多有需求的儿童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