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内容
从“龙须沟”变“会客厅”,看保护绿水青山的“常州实践”
发布日期:2021-09-15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昔日老城“龙须沟”,今日生态“会客厅”。今年6月,天宁区龙游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完成后,家住丽华一村的陆阿姨几乎天天要和老伴沿河散步。“大变样了,连搬走的老邻居都回来游玩、拍照。天天沿河走一走,都不用专门赶去公园了。”昨天,走在河边绿荫遮盖的步道上,陆阿姨老两口舒心地对记者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间,尤其是2018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因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的设区市。
  铁腕治污攻坚,保卫龙城蓝天碧水净土
  8月下旬起,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了为期21天的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仅8月份,全市共出动1871人次进行大气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等涉气单位806个,发现86家存在环境问题,对其中47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这场行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严厉打击各类大气污染违法违规行为,为龙城百姓打造更多的“蓝天”日。
  同时,我市还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措施同步打好“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2018—2020年,我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完成10678项治污攻坚重点工程项目,为环境质量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翻看3年来的“成绩单”,不难发现,空气质量方面:我市PM2.5浓度从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7微克/立方米,2020年降至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改善率全省第一,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提升。水环境质量方面:我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从2018年的60.6%提升至2019年的83.9%,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84.4%,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喜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我市持续优化调整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的不懈努力。各地按计划完成了城区范围内混凝土、化工、印染企业关闭与搬迁改造,以及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2018年以来,累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36家;累计完成造林4.5万亩,修复湿地1.31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7.7%;确定各类生态空间保护区域47块,占国土面积由2013年的20.65%增加至21.56%。
  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业锈带”渐成“发展绣带”
  眼下,地处常泰大桥常州段的重要门户节点——省庄河生态廊道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翠绿盈目、碧水弯弯的美好景象,让人很难想像,这里原为德胜港码头料场及常州松能电气有限公司厂房。
  2020年,常州滨开区与两家企业签订了关停搬迁协议,并于同年10月启动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330亩,其中水面面积69亩、绿化面积165亩。在提升景观效果的同时,项目还涵盖了雨洪调蓄、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修复等功能,并通过设置水文化科普长廊来展示水的净化过程,发挥生态科普、宣传及教育作用。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全市“四横四纵”生态网络构架中“常泰高铁生态走廊”的北部起点,并明显提升省庄河水质,改善邻近的新华村及周边居民生活品质,从而让当地从“长江大保护”中收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系统推进“停、拆、绿、提、转”五大行动,全力打造破解“化工围江”的“常州样板”。
  为保护好长江这条母亲河,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坚化工企业腾退,沿江化工园区共签约关停化工企业47家,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全部签约关停。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将化工企业关闭经验转化为地方标准,指导化工企业安全腾退,沿江化工园区已安全拆除32家企业。
  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部署的基础上,我市聚焦绿色,精心打造生态修复精品,高标准推动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系统建设,新增绿地3000亩,沿江5公里廊道式生态安全缓冲区全线建成,生态岸线占比全省第一。同时利用腾退企业厂房建设长江大保护展示馆等生态教育基地。原先的渔港码头、龙港码头等重要节点经过改造提升后,已被打造为临江亲江滨水空间。
  围绕“新材料、新医药”两条主线,沿江化工园区不断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成功引进包括总投资30亿元的中简科技高性能碳纤维在内的17个高质量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以中简科技、新创碳谷、科泰斯等为代表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以合全药业、齐晖医药为代表的新医药产业集群。
  建好生态绿城,让美丽常州处处皆绿、人人可享
  在“老常州”的记忆中,五星大桥下中石化油库那20多个油罐,算得上是当地的一个“地标”了。只不过,这些大小不一的油罐已停用十余年,外观斑驳陈旧,犹如运河边的一片疤痕。去年起,钟楼区在大运河南岸滨河绿地的建设中,不仅精心打造了十里玉兰森林廊道,还同步对这些油罐进行景观改造,将此打造为大运河边一处别具魅力的工业遗存,从而串珠成链,让运河景观廊道同时成为生态廊道、文化廊道。
  作为我市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生态绿城已成为全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十三五”以来,我市聚焦“生态”“惠民”两大主题,累计完成生态绿城项目760多个,实现增核3.3万亩,扩绿近4万亩,联网700公里。
  通过生态绿城项目建设,我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城乡公园绿地工程、生态绿道、体育公园等一批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营造出“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幸福宜居绿色生活环境品质。
  通过持续不断的生态绿城建设,到2020年底,我市绿地总面积已达10906.12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9.33%、绿化覆盖率43.2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33平方米,较2015年分别增加11.49%、0.64%、0.42%、3.47%。“爱绿植绿护绿,共建宜居美丽常州的探索实践”项目获2020年度“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2020年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中,常州市公众对环境绿化满意率为94.8%,排名居全省第一。(朱雅萍 常环宣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