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创成全省首批全域全国文明城市,成为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的10个地级市之一……以这样的成绩为全新起点,2021年,常州开启了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新篇章。
犹如“高原”上的“高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被视作文明城市中的排头兵、先行地、示范区。而在常州,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被赋予了更为重要、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是实施“532”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重要支撑;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常州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明征程无止境,文明常州再出发。
“一把手”工程
面对巍峨高峰,唯有高点定位、高标推进,才有可能成功地迈向顶峰。我市将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纳入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常州市建设典范性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发布,更为全市高标准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绘下坚实路径。
在常州,文明创建始终是一项“一把手工程”。典范性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专班成立后,这一工作被列入市委常委牵头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今年以来,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市领导已带队督查12次。通过落实“日督查、周反馈、月小结、季点评”制度要求,全市实现督查整改全覆盖全天候。
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也亲自指挥、亲自推动,切实落实好“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制度。把自身摆进网格、摆进点位、摆进路段,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劲头,抓牢抓细文明创建各项工作,成为各地各部门“一把手”们的自觉担当。
“一股绳”发力
经前期充分认证调研,并先后开展5轮次的征求意见建议,《常州市养犬管理条例》获批通过,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进一步细化了养犬行为规范,加大了对违法养犬、犬只伤人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了对违法养犬行为公众监督内容。
以《常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的出台为契机,我市积极推进文明养犬管理工作。今年到10月底,全市共新办犬证犬牌6400余套,查处涉犬违法案件963起,涉犬警情同比下降9.7%。
正如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负责人所说:“文明养犬不是哪一家的事。我们联合市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街道社区,全力推进这项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市民文明养犬意识明显增强。”
确实,在常州的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各部门既守土有责,又同心同向,以拧成“一股绳”的协作精神共同发力。
第34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市爱卫办、市文明办、市卫健委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合我市各大医疗机构,多措并举开展“控烟”活动,共创“文明”无烟环境。
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对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整治,以通信诈骗、骗取社保等11个领域为重点,推动部门联手、上下联动开展集中治理行动,多措并举打造“诚信之城”。
“一盘棋”统筹
随着武进区金鸡路综合停车楼正式启用,新增的605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武进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新北区积极打造退红线区域停车规范管理的“新北模式”,今年来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沿线退红线区域进行改造提升,改建公共停车泊位1217个。
溧阳市通过拆墙透绿、院落敞开的共享停车举措,在市区所有机关单位停车场实现了共享停车,提供共享停车泊位2000多个。
停车难问题是一个“城市病”,也是文明创建的重点、难点问题。我市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全年新增1.08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难点变亮点的背后,是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给市民带来的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典范性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专班,我市明确了全年22项年度重点工作69个工作项目,聚焦重点领域难点问题,“一盘棋”统筹,专班推进、专项整治。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今年又有81个老旧小区的居民拥有了更为优美整洁的居住环境、更为完善贴心的配套设施;通过公园绿地(小游园)建设、林荫提升、道路沿线绿化整治“六大工程”,新改造提升的44个便民型“口袋公园”,让市民出门见绿、推窗见景;针对部分城市节点“行车难”问题,我市创新“只进不出”“潮汐车道”“预约停车”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医院门前等重点区域的拥堵问题。(常报记者 朱雅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