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金坛区金城镇农业农村局植保员汤建平到沈渎村察看水稻长势情况。他刚到小清培自然村,就见稻田泛起阵阵绿色波浪,细看秧苗粗壮程度,即将进入大面积分蘖期。按他的眼光评估,平均亩产650公斤十拿九稳,要比去年实增10%以上。
令汤建平不解的是,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一个村民在田间劳动。带着这个疑问,他来到村里找到村党总支书记杨国华了解详情。
“这是我们为村民办的一件实事,2600亩农田由村委安排的农机合作社、种田大户托管。你见不到人,很正常。”杨国华的一番话,道出其中的奥秘。
沈渎村是纯农业村。原先,村民除了种水稻或少量的蔬菜外,再无别的收入来源。2019年前,在企业上班的村民不到20%。如何把村民“逼”出土地、洗脚上岸?沈渎村“两委”做起土地托管的文章。他们为村民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栽插、统一用药、统一收割,村民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外出打工或从事个体经营。村合作社上了稻米加工生产线,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就可增收100多万元。
杨国华告诉记者,现在,全村有责任田的900多户村民中,已有600多人在企业上班或在就近的产业基地打工,人均收入接近4.5万元。农田托管,可使每亩水稻增产100—150斤,每亩增收130—200元。每到施肥和用药期,村民再也不用请假回来忙生产,真是省工、省本又省心。
第10村民小组的陈和生是一名瓦工,每天可挣300元以上工钱。他对这种农田托管共赢方式很认同:“有田不管,怕减产;撂荒,怕人骂;要种,耽搁事。现在好了,村委打包、大户托管、合作社经营,省了不少事,产量、收益有保证,确实是件大好事。”
第9村民小组的姚息娣感触更深。她说,她家有4.2亩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不上班,农活又不够忙。现在,田交给村里,她进厂上班,一天也不用请假,田里也不要去,这是村里给的“福利”。
杨国华说,村里的土地托管已进入第3个年头,村干部都是“田保姆”。今年5月10日,就为村民育好了秧,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星期。早栽插、早分蘖、早管理,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让村民吃上“定心丸”,在企业安心上班。 汤汉华 李国 赵鹤茂
(强富美高 小康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