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殷亚芳有个正在上高三的女儿,生活原本就已够忙的了,哪知,今年8月,她竟又当起一名困境儿童的“临时妈妈”。
小云(化名)是一名困境儿童,从小和外婆生活。如今,小云的外婆已年过七旬,自己走路都要人搀扶,照顾小云已经力不从心了。
殷亚芳是钟楼区永红街道花园南村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老龄工作。小云外婆是社区低保户,这几年,双方经常打交道,彼此都很熟悉。殷亚芳清楚地记得,今年8月,小云外婆打来求助电话,说小云上学要网上报名,她不会弄,不知找谁帮忙。接到电话后,殷亚芳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小云家帮忙搞定了网上报名。小云外婆当时就和小云说,以后叫她“殷妈妈”。
时间久了后,有一天,小云突然直接叫她“妈妈”,殷亚芳当时就愣住了,觉得“不好意思回应”。回家跟丈夫说起这事,丈夫告诉她:“人家小孩叫你妈妈,你就得承担起这个责任。”
等到学校组织现场报名、分班、家长加群的时候,殷亚芳全部包揽了下来,“进班级群的时候,我直接注明是小云妈妈,并特意找到班主任,把小云家的特殊情况告诉了老师,请老师帮忙保密。”
当“临时妈妈”已两个月了,除了督促小云学习,周末有空的时候,殷亚芳还会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小云一起外出吃饭、玩耍。殷亚芳最欣慰的是,小云从刚刚入学时的不适应、调皮散漫、抗拒参加课后服务,到现在的守纪律、融入班级大家庭,班主任老师发来的负面反馈越来越少了。
不过,小云的学习成绩依然让老师和殷亚芳有点焦虑:小云和班上绝大多数同学之间的差距很大。社区经过商讨后,从10月中旬开始,帮小云找了一位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每周进行一次免费辅导,目前已经上门辅导了两次。殷亚芳则在每周五和班主任老师联系,请老师把当周课堂的重点内容告诉她,让辅导更有针对性。
近半个月来,殷亚芳每天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早上4点多起床给女儿和丈夫做早饭;吃完早饭,丈夫送女儿上学,她则从城东兆丰花苑的家里出发赶往城西的小云家,有时还会给小云带早饭;7点10分左右赶到小云家,督促她读5分钟书,帮她养成早读的习惯;晚上要到11点多,等自己女儿洗漱睡下后,她才能躺下。
殷亚芳甚至设想:把小云接来自己家同住一段时间,方便每天早晚辅导小云学习,帮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戒掉对手机的依赖。为了小云,上周,永红街道团委的工作人员还和花园南村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赶到学校,和学校的负责人、老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社区负责督促小云的学习,街道团委打算联系心理老师对小云进行辅导,把小云从手机游戏里拉出来”。(胡艳 顾佳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