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铁架子,主人要留的,小心点收好喽。”“壁橱里有一只蛇皮袋,里面有个铁筛子,快帮着找找啊。”12月19日上午,在北环新村80-2幢乙单元301室,一加爱心社的一凡看着手中的图纸和手机,提醒着12名志愿者,整理物品、打包装箱、贴上标签。
这处2室1厅的房子已很久没人住了,到处是灰。志愿者们分成4组,根据图纸上标示的信息,分头进行整理。“真仔细啊,图上标的位置、物品,几乎一丝不差,连阳台上有只蛇皮袋都标好了。”志愿者邢红飞感叹道。
记者看到,这张图纸上用签字笔仔细地画出了房子的平面图。每个房间、每个隔断、每件物品,各自的位置、名字标得清清楚楚,还用心地在旁边做了详细标注。大到次卧的橱柜,小到阳台上的一根木头,事无巨细均在列。
“我给好多孤老搬过家,照图搬的还是第一次,交代得这么细致的,也是头一回。”一凡笑着说。她拿着图纸,不停地对照着,大声提醒志愿者们不要有遗漏。她告诉记者,画图的是一加的结对帮扶对象汪先生,这处房子因为拆迁需要尽快搬走,可是,汪先生要照顾生病住院的儿子,实在抽不开身,只得打电话求助。“他先给我发了微信,我一看图上这么密密麻麻,头都有点晕了,赶紧联系他见面聊。”一凡说,上周,她专门赶到医院,和汪先生仔细核对了1个多小时,把图研究了个透,在重要的、容易遗漏的物品上特意画上红圈。另外,汪先生还提出请求,因为他的房子正在装修,还要麻烦一凡帮忙临时找个地方堆放这些物品。
考虑到汪先生经济困难,一凡托人四处打听,总算在红梅街道的后黄村找到了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私房。东西太多太琐碎,人少了实在忙不过来,一凡找了12名志愿者,打算19日当天一次性搬完。
志愿者里,有67岁的退休阿姨,也有20岁的学生,最远的早晨7点就从孟河赶过来了。“这么重的水泥板还要带走?”“这个铁架子这么破了,还有什么用?”几名年轻志愿者边整理边议论着。“他要留,就给他留着吧。”67岁的彭涛阿姨说,不要按自己的标准来处理物品,这些东西看起来破旧了,但有主人的感情在,对他来说很重要,大家就花点力气,做到他满意。
“看一看,壁柜里有没有一只铁皮方桶?卫生间的一只红塑料桶拿了没?客厅桌肚里有两把剪刀,找到了没?这个矮柜里好像也有东西的。”一凡照着图纸搜寻着柜里的物品,并叮嘱志愿者小心整理,对一些模糊不清,或实在破旧不能搬的物品,一一拍照发给汪先生,跟他微信交流,实时听取他的意见。每整理好一样,她就在图纸上打个红勾,生怕少了哪样。
从早晨8点半起,志愿者们一刻不停地整理着。直到傍晚近6点,他们联系了一辆卡车,将打包好的物品送到了后黄村。
“真得太感激了,这么麻烦他们。这次搬家,我很满意。”昨天,69岁的汪先生感动地说,80-2幢是他父母的房子,父母均已过世,自2011年母亲因独自生活不便搬出来跟他和他小哥同住后,他就很少回去了。他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与父母的感情很深。他从小喜欢美术,工作后做了多年的工艺员,经常要画示意图,加上他的记性不错,因此,虽然已很久不去父母家,但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清清楚楚,“这个房子里的物品,绝大多数是从老宅搬过去的,有些是我亲手制作或修理过的。睹物思人,看到它们就想到父母,所以,能拿走的我就想拿走,给志愿者添了不少麻烦。”(芮伟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