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焕炳先生是个有心人,其心志,置于家乡常州每一寸土地。常州大地上,举凡山川河流、街巷里弄、民俗民风、飞禽走兽、草木花卉,无一不牵挂于心。心之牵挂,发而为文,几年内相继出版了《常州古地图》《延陵遗风》《毗陵琐闻》《晋陵月色》《兰陵雅集》《常州街巷》《常州名园录》等十余部地方文化研究着作,可谓心迷神醉、痴心难返。心追手录间,薛焕炳先生从中国成语宝库里,钩沉稽古,搜罗扒剔,又向常州文史研究界呈献上下两册《常州成语故事》,阅者皆抚案称善,谓其心可鉴其志可嘉。
《常州成语故事》收集了219则成语故事,据薛焕炳先生介绍,这是因为受到出版篇幅限制。常州成语故事,其实远不止、甚至远远不止书中所提之219则,可能有300则,或者500则。如果不是薛焕炳先生有心,无心之我,确实不知道,一见如故、一诺千金、一丘之貉、一目十行、一挥而就、一发千钧、一木难支、一寸光阴一寸金等,这些平时张口就来的成语,居然常州拥有版权。
219则成语故事,按照中国历史编年,从先秦时期,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直到近现代,排贯而下,一气呵成。每一则成语,都注明原始出处,然后用故事的形式,把成语背后的原始历史,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地一一作出交代。用心之细、构思之严、编织之巧,称得上苦心孤诣,不同寻常。
成语是中国文字表达的独有形式,是汉语缩略表达功能的外化。众所周知,自远古时代起,把口语固定在某种载体上,譬如刻在甲骨上,铸在青铜器上,镌在石头上,书在竹简上,一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说一分钟话,可以记载下200—300个汉字,在甲骨、青铜、石头、竹简上固定这么多汉字,于古代而言,应该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所以古代的官员,专门配有书吏,记录文字。
因为这个原因,汉语表达形成了一个规则,就是缩略。能用一个字记录清楚、不损语意的,决不用两个字。成语的产生,就是缩略表达的产物。这个规则,到了今天制作文字是如此轻易的时代,还在起着作用。薛焕炳先生此书中,着意指出了这一点:“成语不能仅限于古代,今后还会有新的成语出现,如当代流行语‘非诚勿扰’‘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等等就有成语的属性。”
确实,成语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封闭僵化的语言系统。语言进化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原则,如同自然万物,停止生长就意味着死亡。质言之,作为一个活态系统,语言表达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强大。语言表达的范围,只会越来越宽广。语言积累的成果,只会越来越丰硕。保护好历史遗留的,研究好当下产生的,就是生活现实的文化任务。
《常州成语故事》值得称道的,是对常州历史的尊重。
自公元前547年,人文始祖季札分封延陵,到清末民初,常州作为府治,一直管辖现在的武进、无锡、江阴、宜兴与靖江诸县。直到1949年至1952年12月,武进、江阴、宜兴等县,仍属常州专区管辖。2500多年的历史,这块俊采星驰、人文荟萃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传奇故事,诞生了代代风流人杰,走出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不世英雄。这是常州历史的骄傲,也是常州不可分割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调整,长江沿线的城市,唯常州被分为常州、无锡两个地级市。地方文化研究领域,对此有两种方法处理。其一,按目前的行政区划,发掘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其二,历史文化成果,沿用古代行政区划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资源,按目前的行政区划发掘整理。《常州成语故事》选编的成语,自先秦始。薛焕炳先生采用常州古代行政区划,对成语资源进行发掘整理,应该说,是对常州人文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在这片热土上创造成语故事的先贤的一次致敬。有理有据,名实相符,值得称道。
事实上,常州人文史上,已经有先贤做过成语编选工作。清代赵翼就收集了200条成语,置入其不朽之作《陔余丛考》中。关于对成语的理解问题,赵翼引用南宋文学大家洪迈的观点,认为成语不应只限于四字范围,举凡俗语,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相饶”“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都可以认作是成语。沿着常州先贤的学术规范,薛焕炳先生把“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寸光阴一寸金”等收入《常州成语故事》中,充分体现了编着者的学术素养,也体现了不同流俗的学术境界。
物质财富的交换,产生了城市。城市历史的延续,孕育了城市文化。文化,就是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是显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财富则反之,是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叙述,用文字、图像等手段来表达的。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积累的精神财富可谓丰硕也。这笔丰硕的精神财富,可长郡人之志气,可增城市之文气,可光地域之正气。可以让老人回味,可以让青年奋发,可以让孩子立志。《常州成语故事》的出版,是对常州城市精神财富的一次发掘,让这笔财富从隐性变得显性,滋养城市文明,延续城市文脉。(张戬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