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工作了,挣钱了,一定要向叔叔学习,帮助有需要的人。”溧阳人谢某近日再次联系溧城镇关工委,请工作人员转达对资助自己12年的恩人刘阿农的感激之情,并告知自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也要向社会奉献爱心。
谢某成长经历坎坷。母亲在生下她3天后就病故,父亲是盲人,家庭重担落在了靠四处打工维持生计的爷爷身上。小学五年级时,她被纳入了溧城镇关工委特困生帮助名单。
在溧阳经营一家企业的刘阿农与谢某签订了资助协议,承诺帮扶谢某上学费用直到大学毕业。然而从小学到高中,刘阿农除按约定帮谢某交清书费和学杂费外,每年春节前还通过溧城镇关工委给谢某买一套新衣服,并送去500元压岁钱。谢某上大学后,学费等开销大了,刘阿农又提高资助金额至每年5000元。
去年,谢某大学毕业,顺利找到了工作。安定下来后,她多次与溧城镇关工委联系,想要当面感谢资助自己的恩人,但都被刘阿农婉拒。刘阿农通过溧城镇关工委表示,资助困难学子读书不求回报,只要孩子过得好,有能力时帮助其他人就好。
据了解,刘阿农从1992年起就资助贫困生,30年来助学累计达98万元。他说,小时候家里穷,他初中一毕业就踏上社会,摸爬滚打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后来,他开始创业,有了一定的能力,特别不想自己的遗憾在寒门学子身上重演,因此一直坚持捐资助学。(芮伟芬 蒋洪宁 王田夫)
|